孔子和《禮記》的“教學觀”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 23-24題。(5分) 子曰: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禮記·學記》)
23. 簡要概括孔子和《禮記》的“教學觀”的共同點?(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孔子與《禮記》表述的“教學觀”有所不同,請作簡要評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答案網(wǎng)整理
23.主張“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思考)。(1分)
24.孔子認為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要把握恰當時機,要在學生有所“憤”“悱”時,再進行適時開導和點撥。(1分)孔子著眼于操作。(1分)
《禮記》則認為教學就在于讓人明白道理,要引導但不強迫要求,要嚴格但不抑制個性,要啟發(fā)但不全盤告知,從而營造使人親近而又能主動思考的理想氛圍。(1分)《禮記》偏重于理念。(1分)
【參考譯文】孔子說:“教學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舉一方給他看而他不能聯(lián)想到其他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所以君子的教育是曉喻學生,是引導而不強迫,激勵而不壓抑,啟發(fā)而不包辦到底。引導而不強迫,師生關系就接近融洽;激勵而不壓抑,學生就感到輕松容易;啟發(fā)而不包辦到底,學生就會自己去深思。能夠做到關系親近融洽、學習輕松容易、學生深入思考,這就可以稱為善于曉喻學生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87250.html

相關閱讀:《崔浩字伯深》閱讀答案及翻譯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冷泉亭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潘將軍失珠》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