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分)
(萬章)曰:
“
敢問國君欲養(yǎng)君子,如何斯可謂養(yǎng)矣
?
”
(孟子)曰:
“
以君命將
①
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廩人
②
繼粟,庖人繼肉,不以君命將之。子思以為鼎肉
,
使己仆仆爾亟拜也,非養(yǎng)君子之道也。堯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倉廩備,以養(yǎng)舜于畎畝之中,后舉而加諸上位
,
故曰王公之尊賢者也。
”
(《孟子
·
萬章下》)
【注】
①
將:拿去、送。
②
廩人:管糧倉的官吏。
(
1
)
選段中孟子引用
堯尊重舜的例子
是為了說明什么觀點?(
2
分)
(
2
)下面選段孟子所說的這句話和
上
面的文字在思想
上
有何相同之處
?
請簡析。
(
4
分)
孟子曰:
“
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
(《孟子·公孫丑上》)
參考答案:
本文由“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提供
9.
(1
)
孟子取堯尊重舜的例子是為了說明統(tǒng)治者應學習堯對待賢士的態(tài)度
、真誠
,而不是要照搬他的方法。
(
2
)
孟子認為,君王
尊重
、
任用賢能之士,那么天下的士人都會樂意為朝廷效力,
這與
上面
文段強調的
國君和諸侯尊賢應該采取的方法。
因此
兩
段
文字從不同層面體現(xiàn)了孟子所提倡的為政者要尊賢的主張。
【
譯文
】(萬章)說:‘請問,國君想要供養(yǎng)君子,怎樣做可算是(真正的)供養(yǎng)呢
?
”
(孟子)說:“(開始時,)以國君名義送去,他便拱手拜兩拜
,
跪下磕頭接受。以后就讓糧倉的小吏不斷送糧去,廚師不斷送肉去。而不必再以國君名義去送。(這樣可以免掉煩瑣的禮節(jié)。)子思認為,那點兒肉,使得自己一次接一次地跪拜行禮
,
這不是供養(yǎng)君子的恰當做法。堯對于舜,派自己的九個兒子去侍奉他
,
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百官、牛羊、糧食都齊備,在田野中供養(yǎng)他,然后提拔他,讓他居于很高的職位,所以說.這是天子諸侯尊敬賢人的正確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88723.html
相關閱讀:《許國,字維楨》閱讀答案及翻譯
《詹鼎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莊子?說劍》閱讀答案(附翻譯)
“李庭芝”閱讀答案附翻譯
閱讀:《昌黎先生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