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論述類文本閱讀(18分)莫言《大悲憫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論述類文本閱讀( 18 分) 大悲憫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 莫言 近幾來,悲憫情懷已成時髦話語,就像前幾終極關(guān)懷成為時髦話語一樣。我自然也知道悲憫是好東西,但我們需要的不是 論述類文本閱讀
18
分)
大悲憫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
莫言
近幾來,“悲憫情懷”已成時髦話語,就像前幾“終極關(guān)懷”成為時髦話語一樣。我自然也知道悲憫是好東西,但我們需要的不是那種剛吃完紅燒乳鴿,又趕緊給一只翅膀受傷的鴿子包扎的悲憫;不是蘇聯(lián)戰(zhàn)爭片中和好萊塢大片中那種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憫;不是那種全社會為一只生病的熊貓獻愛心但置無數(shù)因為無錢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顧的悲憫。悲憫不僅僅是“打你的左臉把右臉也讓你打”,悲憫也不僅僅是在苦難中保持善心和優(yōu)雅姿態(tài),悲憫不是見到血就暈過去或者是高喊著“我要暈過去了”,悲憫更不是要回避罪惡和骯臟。
《圣經(jīng)》是悲憫的經(jīng)典,但那里邊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場面。佛教是大悲憫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獄和令人發(fā)指的酷刑。如果悲憫是把人類的邪惡和丑陋掩蓋起來,那這樣的悲憫和偽善是一回事!督鹌棵贰匪刎搻好,但有見地的批評家卻說那是一部悲憫之書。這才是中國式的悲憫,這才是建立在中國的哲學(xué)、宗教基礎(chǔ)上的悲憫,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學(xué)和西方宗教基礎(chǔ)上的悲憫。長篇小說是包羅萬象的龐大文體,這里邊有羊羔也有小鳥,有獅子也有鱷魚。你不能因為獅子吃了羊羔或者鱷魚吞了小鳥就說它們不悲憫。你不能說它們捕殺獵物時展現(xiàn)了高度技巧、獲得獵物時喜氣洋洋就說他們殘忍。只有羊羔乖小鳥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說不是小說。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鳥,也要吃昆蟲:即便是好人,也有惡念頭。站在高一點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壞人,都是可憐的人。
小悲憫只同情好人,大悲憫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惡人。
編造一個苦難故事,對于以寫作為職業(yè)的人來說,不算什么難事,但那種在苦難中煎熬過的人才可能有的命運感,那種建立在人性無法克服的弱點基礎(chǔ)上的悲憫,卻不是能夠憑借才華編造出來的。描寫政治、戰(zhàn)爭、災(zāi)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帶給人的苦難,把諸多苦難加諸弱小善良之身,讓黃鼠狼單咬病鴨子,這是煽情催淚影視劇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憫,更不是大悲憫。只描寫別人留給自己的傷痕,不描寫自己留給別人的傷痕,不是悲憫,甚至是無恥。只揭示別人心中的惡,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惡,不是悲憫,甚至是無恥。只有正視人類之惡,只有認識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寫了人類不可克服的弱點和病態(tài)人格導(dǎo)致的悲慘命運,才是真正的悲劇,才可能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憫。
(節(jié)選自《捍衛(wèi)長篇小說的尊嚴》)
15
.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
6
分)
16
.請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6
分)
17


對于以寫作為職業(yè)的人來說

,如何才能寫出真正具有

悲憫情懷

的作品
?

6
分)
答案:
15
.(
6
分)首先,從反面提出論題,指出

什么是悲憫

。然后,闡述

什么是大悲憫

。
最后,指出作家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悲憫。(每點
2
分,共
6
分。只答

提出、分析、解決問題

等套話,沒有分析不得分。)
16
.(
6
分)例證、喻證和對比論證。(
1
)例證法,以《圣經(jīng)》、《金瓶梅》為例,闡述大悲憫不應(yīng)掩蓋邪惡與丑陋;(
2
)喻證法,以

羊羔、小鳥



獅子、鱷魚

來比喻善、惡,從而形象地闡述

大悲憫

的深刻內(nèi)涵。(
3
)對比論證法,將《金瓶梅》與《圣經(jīng)》、佛教進行對比,指出東西方對

悲憫

理解的異同(論證方法至少答出兩種,
2
分;對論證方法作用分析,各
2
分)
17
.(
6
分)

要有種在苦難中煎熬過的命運感。

要有建立在人性無法克服的弱點基礎(chǔ)上的悲憫。

要正視人類之惡,認識到自我之丑。

要善于描寫人類不可克服的弱點和病態(tài)人格導(dǎo)致的悲慘命運。
(
每點
2
分,答出三點即可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91747.html

相關(guān)閱讀:《口述歷史與城市記憶》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弗洛伊德??心靈深處的哥倫布》閱讀答案
《漢字趣編??竹》閱讀答案
“網(wǎng)絡(luò)究竟能否讓日益邊緣化的文學(xué)藝術(shù)重現(xiàn)昔日的輝煌與榮光呢?
“國人對春節(jié)這一“文化空間”的審美期待”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