壘
亭
記
歸有光
①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吳淞江之旁。蓋圖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見矣。土薄而俗澆,縣人爭棄之。
②
予妻之家在焉,予獨愛其宅中閑靚,壬寅之歲,讀書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壘石為山;山有亭,登之,隱隱見吳淞江環(huán)繞而東,風(fēng)帆時過于荒墟樹杪之間;華亭九峰,青龍鎮(zhèn)古剎、浮屠,皆直其前。亭舊無名,予始名之曰“畏壘”。
③
《莊子》稱,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①智者去之,其妾之?然②仁者遠之。臃腫③之與居,鞅掌④之為使。三,畏壘大熟。畏壘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⑤。
④
而予居于此,竟日閉戶。二三子或有自遠而至者,相與謳吟于荊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畝,值歲大旱,用牛挽車,晝夜灌水,頗以得谷。釀酒數(shù)石,寒風(fēng)慘栗,木葉黃落;呼兒酌酒,登亭而嘯,忻忻然。誰為遠我而去我者乎?誰與吾居而吾使者乎?誰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壘亭記》。
【注釋】①畫然:聰明的樣子。
②?然:清潔的樣子。③臃腫:無知的樣子。④鞅掌:為公事忙碌的樣子。⑤尸:神像;社:土神;祀、稷:祭祀。
22
.對于安亭,人“棄”我“愛”的原因是
。(
2
分)
23
.第③段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
2
分)
24
.對“二三子或有自遠而至者,相與謳吟于荊棘之中。”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2
分)
A
.兩三個孩子有的從遠方回來,相互跟隨歌詠在長滿荊棘的荒野中。
B
.間或有從遠道而來的兩三位好友,相互跟隨歌詠在長滿荊棘的荒野中。
C
.兩三個孩子有的從遠方回來,一起在荊棘叢中謳歌吟詠其樂融融。
D
.間或有從遠道而來的兩三位好友,一起在荊棘叢中謳歌吟詠其樂融融。
25
.簡析第④段畫線句的特點及表達的情思。(
3
分)
26
.“釀酒數(shù)石,寒風(fēng)慘栗,木葉黃落;呼兒酌酒,登亭而嘯,忻忻然。”
寥寥幾筆,在簡潔的敘述中飽含著真摯情感。結(jié)合《項脊軒志》,闡述這一手法的表達效果。(
3
分)
參考答案:
22
.(
2
分)安亭土地貧瘠、民風(fēng)不淳別人離去,而我愛這里的閑靜,便于讀書;(
1
分)愛這里清池古木、江流風(fēng)帆、九峰古剎的美景。(
1
分)
23
.(
2
分)承接上文交代取名“畏壘亭”的出處(或緣由);(
1
分)為下文表達自己留居安亭自得其樂的心境作鋪墊。(
1
分)
24
.(
2
分)
D
25
.(
3
分)運用排比修辭構(gòu)成整句,以強烈地語氣;(
1
分)表達豐收后的快意和滿足;(
1
分)對志同道合者的召喚。(
1
分)
26
.(
3
分)釀酒登亭,即便寒風(fēng)吹徹,黃葉紛飛,痛飲長嘯,真是暢快,把戰(zhàn)勝大旱后而自得自足的神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1
分)如《項脊軒志》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在簡潔的敘述中,表現(xiàn)出小屋環(huán)境的優(yōu)雅寧靜,凸現(xiàn)了人物內(nèi)心的愉悅之情。(
2
分)
譯文:
從昆山城乘船航行七十里,就是安亭,安亭位于吳淞江畔。史志一類的圖書中有安亭江的記載,現(xiàn)在已見不到了。這兒土地貧瘠,民風(fēng)不淳,縣里人棄之唯恐不及。
我
妻子的娘家住在這里,我唯獨喜愛她家宅院的閑靜,嘉靖二十一,在這里讀書。住宅的西邊有砌成古老花紋的清水池,有用石塊壘疊起來的山;山上建有一座亭
子,登上亭子,隱約見到吳淞江環(huán)繞著向東流去,乘風(fēng)揚帆的船只在荒村樹梢之間穿過;華亭的九峰,青龍鎮(zhèn)的古寺、佛塔,都正當亭子面前。亭子原來沒有名稱,
我開始命名為“畏壘亭”。
《莊子》一書說,庚桑楚學(xué)得老子的學(xué)說,住到畏壘山上。他的部眾中聰明的智者離開了他,他的妻妾中圣潔的仁者疏遠了他。只有那些粗笨的人同他住在一起,忙碌地為他辦事。三之后,畏壘地區(qū)獲得大豐收。畏壘的老百姓,迎神賽會,大肆祭祀和慶祝。
我
住在這里,成天關(guān)著門。間或有從遠道而來的兩三位好友,大家一起在荊棘叢中謳歌吟詠。我妻子治理田產(chǎn)四十畝,正碰上大旱之,用牛套車拉水,日夜不停的澆
灌,終獲很好的收成。釀下幾石酒,每當寒風(fēng)凜冽,黃葉飄落之際;叫兒輩們倒酒,登畏壘亭而長嘯,怡然自得其樂。試問,有誰疏遠我、離我而去嗎?有誰同我相
處聽我使喚的嗎?有誰想為我而迎種賽會祭祝的嗎?便作這篇《畏壘亭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91794.html
相關(guān)閱讀:“張玉,字世美”閱讀答案
《學(xué)貴有恒“勤勉之道無他,在有恒而已”》閱讀
《諫論 蘇洵》閱讀答案及翻譯
“吾鄉(xiāng)呂徽之先生”閱讀答案詳解
《車千秋,本姓田氏》閱讀答案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