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
出夷陵州治,西北陸行二十里,瀕大江之左,所謂下牢之關(guān)也。路狹不可行,舍輿登舟。舟行里許,聞水聲湯湯,出于兩崖之間。復(fù)舍舟登陸,循仄徑曲折以上。窮山之巔,則又自上縋;韵。其下地漸平,有大石覆壓當(dāng)?shù)溃藗⿵绞挂猿。出則豁然平曠,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廣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為三門,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廚,左室如別館。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聲如鐘。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者,可坐。予與二三子浩歌其間,其聲轟然,如鐘磬助之響者。下視深溪,水聲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尋,其下有徑,薪采者行歌,縷縷不絕焉。
昔白樂天自江州司馬徙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樂天攜其弟知退,與微之會于夷陵,飲酒歡甚,留連不忍別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歐陽永叔及黃魯直二公皆以擯斥流離,相繼而履其地,或為詩文以紀(jì)之。予自顧而嘻,誰擯斥予乎?
誰使予之流離而至于此乎?
偕予而來者,學(xué)使陳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陳公,雖欲至此無由,而陳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則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樂天、微之輩,世俗之所謂偉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時,故凡其足跡所經(jīng),皆有以傳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顯。若予者,雖其窮幽陟險,與蟲鳥之適去適來何異?
雖然,山川之勝,使其生于通者大邑,則好游者踵相接也;顧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區(qū),美好不外見,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嗚呼!此豈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釋:
(1
)薪采者行歌:樵夫們唱著歌。
(2
)白樂天:白居易,樂天是他的字。
(3
)元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
(4
)知退:白行簡的字。
(5
)歐陽永叔:歐陽修,永叔是他的字。 (6
)黃魯直:黃庭堅,魯直是他的字。
9
、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
炙:炙烤
B
、瀕大江之左,所謂下牢之關(guān)也
瀕:靠近
C
、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
適:恰好
D
、復(fù)舍舟登陸,循仄徑曲折以上。
仄:狹窄
10
、下列各項中不能分別表現(xiàn)“
道路難行”
和“
洞內(nèi)景觀奇特”
的一組是(
)
A.乃傴俯徑石腹以出 下視深溪,水聲泠然出地底
B.出則豁然平曠 溪之外翠壁千尋,其下有徑
C.有大石覆壓當(dāng)?shù)馈 ∽笫彝庑∈涣⒄剑壑珥?br />D.自上縋;韵隆 ∑渲幸皇,乳而下垂
11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品以對三游洞得名原因的說明作為第一部分游記和第二部分議論的過渡,頗具匠心。它是游記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對闡發(fā)主旨有著重要作用。
B
、作者詳細(xì)記敘了由下牢關(guān)前往三游洞的行程,由舟而輿,由水而陸,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險而夷,由窄而廣,經(jīng)過一番波折才一睹處于荒遠(yuǎn)之地的三游洞的真面目。
C
、三游洞景觀奇特,觸目皆石,不同石頭還會發(fā)出種種悅耳的聲音,此聲和從地底發(fā)出的“
泠然”
水聲交織在一起,還有“
與二三子浩歌其間”
轟然之聲,將三游洞襯托得深邃幽靜。
D
、這篇游記,手法與一般的寫景游記有所不同,既生動形象地記述了游歷的經(jīng)過,又在此基礎(chǔ)上用一定的篇幅抒寫了因游歷而引起的“
幸與不幸”
的感慨。
12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
窮山之巔,則又自上縋;韵。(3
分)
②
山川之勝,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則好游者踵相接也。(3
分)
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3
分)
13
、用“/”
給下面短文中畫線的部分?jǐn)嗑洌〝嗑洳怀^6
處)(3
分)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xué)未成而不暇及壯方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宇內(nèi)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耄矣!
(宋濂《送天臺陳庭學(xué)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91797.html
相關(guān)閱讀:《諫論 蘇洵》閱讀答案及翻譯
《車千秋,本姓田氏》閱讀答案及譯文
“吾鄉(xiāng)呂徽之先生”閱讀答案詳解
《學(xué)貴有恒“勤勉之道無他,在有恒而已”》閱讀
“張玉,字世美”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