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題。
裴?,字士明,擢明經(jīng),調(diào)河南參軍事。性通綽,舉止不煩。累遷京兆倉曹參軍。會史思明亂,逃山谷間。思明故為?父寬將,德寬舊恩,且聞詣名,遣捕騎跡獲之,喜甚,呼為“
郎君”
,偽授御史中丞。賊殘殺宗室,?陰緩之,全活者數(shù)百人。又嘗疏賊虛實于朝,事泄,思明恨罵,危死而免。賊平,除太子中允,遷考功郎中,數(shù)燕見奏事。
代宗幸陜,?徒步挾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
疾風知勁草,果可信。”
拜河東租庸、鹽鐵使。時關(guān)輔旱,?入計,帝召至便殿,問榷酤①
利歲出內(nèi)幾何,?久不對。帝復(fù)問,曰:“
臣有所思。”
帝曰:“
何邪?”
?曰:“
臣自河東來,涉三百里,而農(nóng)人愁嘆,谷菽未種。誠謂陛下顧念元元,先訪疾苦,而乃責臣以利。孟子曰:‘
治國者,仁義而已,何以利為?’
故未敢即對。”
帝曰:“
微公言,朕不聞此。”
拜左司郎中,數(shù)訪政事。元載忌之,出為虔州刺史,歷饒、盧、亳三州,除右金吾將軍。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時大行將葳陵事②
,禁屠殺,尚父郭子儀家奴宰羊,?列奏,帝謂不畏強御,善之;蛟唬“
尚父有社稷功、豈不為庇之?”
?笑曰:“
非君所知。尚父方貴盛,上新即位,必謂黨附者眾。今發(fā)其細過,以明不恃權(quán)耳。吾上以盡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時朝堂別置三司決庶獄,辨爭者輒擊登聞鼓。?上疏曰:“
諫鼓、謗木之設(shè),所以達幽枉,延直言。今詭猾之人,輕動天聽,爭纖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
帝然之,于是悉歸有司。?惡法吏舞文,或挾宿怨為重輕,因獻《獄官箴》以諷。坐所善誅,貶閬州司馬。俄召為太子右庶子,進兵部侍郎,至河南尹、東都副留守。凡五世為河南,?視事未嘗敢當正處。卒,七十五,贈禮部尚書。
(節(jié)選自《新唐書·
列傳第五十五》)
【注】①
榷酷(què gū
):制酒業(yè)。②
大行將蕆陵事:大行,剛?cè)ナ赖幕实;蕆(chǎn
),完成,此句意為唐代宗的喪事行將結(jié)束。
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性通綽,舉止不煩
煩:急躁
B
.微公害,聯(lián)不聞此
微:如果沒有
C
.必謂黨附者眾
黨:結(jié)黨
D
.所以達幽枉,延直言
延:延續(xù)
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①
而乃責臣以利 ②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B
.①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 ②
不賂者以賂者喪
C
.①
元載忌之,出為虔州刺史 ②
頃之,煙炎張?zhí)?br /> D
.①
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②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11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裴?忠心為國的一組是
①
?陰緩之,全活者數(shù)百人 ②
?徒步挾考功南曹印赴行在 ③
出為虔州刺史
④
今發(fā)其細過,以明不恃權(quán)耳 ⑤
拜左司郎中,數(shù)訪政事 ⑥
?視事未嘗敢當正處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②③⑤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裴?性格豁達寬厚,沉穩(wěn)而不急躁。安史之亂時被史思明抓獲,迫受偽職。但他能暗中保護唐宗室并向朝廷匯報叛賊虛實,事情泄露,差點被殺。
B
.裴?一心忠于朝廷,皇帝很信任他。關(guān)中大早,唐代宗一見面就問他制酒業(yè)全的收支情況,裴?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談?wù)撁裆,代宗深為感動?br /> C
.在代宗喪事禁屠期間,裴?向德宗舉報尚父郭子儀的家奴在家宰羊。裴?認為這樣做,對上可以解除德宗對尚父的猜疑,對下維護了大臣的安全。
D
.裴?認為諫鼓、謗木之類的設(shè)置本就沒有什么益處,只會被狡猾之徒利用,為了一些小事來驚動皇帝,建議發(fā)揮各級官吏的作用,民間訴訟交由各有關(guān)部門處理。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思明故為?父寬將,德寬舊恩,且聞?名,遣捕騎跡獲之。(5
分)
(2
)?惡法吏舞文,或挾宿怨為重輕,因獻《獄官箴》以諷。(5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91813.html
相關(guān)閱讀:“張玉,字世美”閱讀答案
“吾鄉(xiāng)呂徽之先生”閱讀答案詳解
《學貴有恒“勤勉之道無他,在有恒而已”》閱讀
《諫論 蘇洵》閱讀答案及翻譯
《車千秋,本姓田氏》閱讀答案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