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題。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
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
鑒曰:“
正此佳婿邪!”
記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序以申其志。
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
為寫《道德經(jīng)》,當舉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
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
曾與人書云:“
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侯己,輒灑掃而待之。
如此者累,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
(《晉書·
王羲之傳》)
8
.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及長,辯贍
贍:豐富
B“
我書比種繇,當抗行
抗:抵擋。
C
.然聞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
.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
冠:位居第一
9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 謝安未仕時亦居焉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B
. 意甚悅,固求市之
不敢與較,少固強之
C
. 為寫《道德經(jīng)》,當舉群相送耳。
低頭共耳語:“
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D
. 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
吾嘗終日而思矣
10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導的堂侄子,幼時并沒有顯出什么特異之處,成人后擅長隸書,
被稱為古往今來的佼佼者。后來被太尉郗鑒相中,成為郗家的乘龍快婿。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與謝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寫下著名的《蘭亭集序》以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C
.王羲之書法精湛,不但擅長楷書和草書,而且主張學習書法應(yīng)該全身心地投入。
D
.驃騎將軍王述在會稽任職時,恰逢母喪,王羲之因為與之感情上有隔閡,只去吊唁
了一次,就沒有再去,王述對此深為怨恨。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8 B
【分析】(“
抗”
應(yīng)為“
相當、匹敵)【評注】本題考察的是單音節(jié)實詞,要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它們在句子中的含義,能力考察為C
級 9 D
【分析】(A
組中的“
焉”
均為兼詞“
于之”
;B
組中的“
固”
均為副詞“
一定”
;C
組中的“
相”
均為副詞,偏指第二人稱;D
組中的“
而”
均為連詞,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飾。)【評注】本題考察虛詞的用法,虛詞用法較為靈活,所以應(yīng)該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和文中的意思來理解分析,不可硬記,課本中考察的重點實詞在復習中要重點強調(diào)。10 D
【分析】(“
王述在會稽任職時,恰適母喪”
應(yīng)為“
王述先前曾在會稽任職,因母親去世,回會稽治喪”“
恨”
古代應(yīng)該是遺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評注】本題考察的是學生對試卷的整合能力,及對文中重點實詞的掌握。由文章的內(nèi)容可以推知人物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疾鞂W生對細節(jié)的把握能力。
附古文翻譯: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導的堂侄。祖父王正,官至尚書郎;父親王曠,做過淮南(
今安繳當涂、蕪湖一帶)
太守。王栽之小時候不善言談,人們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處。長大后,他很善于辯論,并且以性情經(jīng)宣而著稱。他員擅長書法,為古今之冠。人們稱贊他的書法筆勢“
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他的伯父王敦、王導都很看重他。陳留(
今河南開封附近)
人阮裕在當時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整之,把他和王悅、王承視為王家三位少英才。有一次,太尉都鑒派門生來見王導,想在王家子弟中選位女婿。王導讓來人到東邊廂房里去追究王家子弟。門生回去后,對都鑒說:“
王家子弟個個不錯,可是一聽到有使名鄰,都顯得拘遞不自然,只有一個人坐在東床上,坦腹而食,若無其事。”
都鑒說:“
這正是我要選的佳婿。”
一打聽,原來是王贛之。郡鑒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羲之很喜歡服藥頤養(yǎng)性情,不喜歡在京城,剛到浙江,便有終老于此的志向。會稽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名士薈萃。謝安未做官時就住在這里。還有孫綽、李充、許詢、支循等人,皆以文章蓋世,他們都在這里建有住宅,與王朝之情投意合。王惹之曾和一樣好友在會稻山陰的蘭亭宣集,并親自作序。以申明其志。
王羲之生性愛鵝,會稽有一位孤老太太養(yǎng)了只鵝,叫聲很好聽,他想買而未能得,于是就帶著親友去觀看。誰知老太太聽說他要來,競把鵝烹煮了,準備招待他,他為此難過了一整天。當時,山陰有位道士,養(yǎng)了一群鵝,王盞之去觀看時非常高興,多次懇求道士要買他的鵝。道士對他說:“
你若替我抄一迫《道德經(jīng)》,這群鵝就全部送給你啦”
王羲之欣然命筆,寫好后籠鵝而歸,一路上樂不可支。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坦率。還有一次,他到學生家去,看見人家的校(
佃匪)
木矮桌潔凈光滑,就在上面寫起寧來,一半楷書,一半草體。后來那位學生的父親無意中把這些字:給刮去了,他的學生懊悔了好幾天。他的書法注當時就很被世人看重,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王整之常自稱;“
我的書法和鐘瑤相比,可以說不相上下;和張芝的草書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又曾經(jīng)寫信給人說:“
東漢張芝臨池學寫字,池水都變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樣沉迷于書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膘騎將軍王述少有聲譽,與王贛之齊名,但王蓖之卻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會稽內(nèi)史,因為母親去世,就辭職守喪,王羞之來接替他的職務(wù),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門。王述每次聽到外面有號角聲,總以為王獲之來看望自己,暖忙灑掃以待,這樣過了一,而王羨之竟然不顧,王述深以為遺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92562.html
相關(guān)閱讀:“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孟子告齊宣王”比較閱讀及答案
《贈黎安二生序》閱讀答案及翻譯
《段會宗字子松》閱讀答案及答案
方孝孺《指喻》閱讀答案(附翻譯)
文言文閱讀《張中彥》附答案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