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看待“不敢為天下先”與“敢為天下先”呢(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 (9 分 ) 材料 1 : 《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9
分)
材料1

《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老子秉承“不敢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僅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
多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材料2

孫中山
先生則提出“敢為天下先”的口號,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事業(yè),這一口號激發(fā)了無數(shù)愛國志士為國家民族而前赴后繼。1911
在清王朝的灰飛煙滅中,中華民國誕生了。
問題:老子“不敢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孫中山“敢為天下先”贏得了中華民國“國父”之稱。你如何看待“不敢為天下先”與“敢為天下先”呢?聯(lián)系社會實際,談談你的看法。字數(shù)200
字左右。
答:








【《老子·
第六十七章》翻譯:我有三種法寶,擁有并保持:一是“
慈”
,二是“
儉”
,三是不敢做第一名。因有慈善,所以才能勇敢。因有儉嗇,所以才能開拓。不敢于做天下第一,所以可以成就事物的長久!科渚枋“
不爭、處下、柔順”
,體現(xiàn)了 “
無為”
思想。
(1)
贊同老子“
不敢為天下先”
的觀點。老子認為為人處世應當順應自然,采用不爭的態(tài)度,不自夸的人才能功績昭彰,不自矜持的人才能長久。尤其是身處于春秋亂世,舍棄柔弱之體而去目空一切,事事爭先,這樣只能走向毀滅和死亡。老子以此自存于亂世,將學問自樹一幟。
自古及今成大事者,無不是先靜觀其變,只有在水到渠成之時才果敢地行動。而那些爭先者,雖極聰明,但耐不住寂寞,在成事之前盲目行動,結果被撞得頭破血流,甚至丟失了性命。因此我們在生活中為人不妨更為謙和,與世無爭。
(2)
贊同孫中山先生“
敢為天下先”
的觀點,“
敢為天下先”
意為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建功立業(yè)。孫中山先生面對晚清民不聊生的現(xiàn)狀,拋棄醫(yī)生的職業(yè),勇敢地擔負起救國救民的重任,帶領無數(shù)志同道合者努力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在孫中山先生的身上體現(xiàn)出了一個勇于擔當、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而今國家正走在復興之路上,國內(nèi)面臨著改革深化的困難,國際上競爭日趨緊張,這更需要我們秉承“
敢為天下先”
的精神,像孫先生一樣勇敢地承擔起作為一個有良知、有責任的中國人的義務,為國家和民族奉獻自己應有的光與熱。
(
也可以兩個觀點兼顧回答,但強調(diào)答案中必須有自己的表態(tài)、對觀點的分析、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92567.html

相關閱讀:方孝孺《指喻》閱讀答案(附翻譯)
文言文閱讀《張中彥》附答案翻譯
《贈黎安二生序》閱讀答案及翻譯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孟子告齊宣王”比較閱讀及答案
《段會宗字子松》閱讀答案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