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美與丑之外,對立而可混合或互轉(zhuǎn)的還有崇高和秀美以及悲劇性與喜劇性兩對審美范疇。既然叫做審美范疇,也就要隸屬于美與丑這兩個總的范疇之下。崇高(亦可叫做“
雄偉”
)與秀美的對立類似中國文論中的“
陽剛”
與“
陰柔”
。我在舊著《文藝心理學(xué)》第十五章里曾就此詳細討論過。例如狂風暴雨、峭巖懸瀑、老鷹古松之類自然景物以及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米琪爾安杰羅的雕刻和繪畫、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屈原的《離騷》、莊子的《逍遙游》和司馬遷的《項羽本紀》、阮籍的《詠懷》、李白的《古風》一類文藝作品,都令人起崇高或雄偉之感。春風微雨、嬌鶯嫩柳、小溪曲澗荷塘之類自然景物和趙孟?的字畫、《花間集》、《紅樓夢》里的林黛玉、《春江花月夜》樂曲之類文藝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感。崇高的對象以巨大的體積或雄偉的精神氣魄突然向我們壓來,我們首先感到的是勢不可擋,因而驚懼,緊接著這種自卑感就激起自尊感,要把自己提到雄偉對象的高度而鼓舞振奮,感到愉快。所以崇高感有一個內(nèi)不愉快而轉(zhuǎn)化到高度愉快的過程。一個人多受崇高事物的鼓舞可以消除鄙俗氣,在人格上有所提高。至于秀美感則是對嬌弱對象的同情和寵愛,自始至終是愉快的。剛?cè)嵯酀?a href='http://www.yy-art.cn/rensheng/' target='_blank'>人生應(yīng)有的節(jié)奏。崇高固可貴,秀美也不可少。這兩個審美范疇說明美感的復(fù)雜性,可以隨人而異,也可以隨對象而異。
(節(jié)選自朱光潛《談美書簡》)
26
.文中“
崇高”
和“
秀美”
各自的內(nèi)涵是什么?(4
分)
“
崇高”
指對象有巨大的體積或雄偉的精神氣魄,具有陽剛之氣;“
秀美”
指對象嬌弱陰柔。
27
.文中列舉了不少自然景物和文藝作品,有什么作用?(5
分)
①
說明“
崇高”
與“
秀美”
的現(xiàn)象包羅萬象;②
證明崇高感與秀美感是普遍存在的;③
說明美感是復(fù)雜的。
28
.從這段文字看,作者對“
崇高”
和“
秀美”
這兩個審美范疇持什么看法?(6
分)
①
作者認為“
剛?cè)嵯酀,是人生?yīng)有的節(jié)奏”
。②
崇高可以鼓舞人消除鄙俗氣,提高人格;秀美可以激發(fā)人對較弱對象的同情和喜愛。③
這兩種審美范疇都能讓人產(chǎn)生愉悅感。④
體現(xiàn)了美感的復(fù)雜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99504.html
相關(guān)閱讀:《人的覺醒與魏晉風度 李澤厚》閱讀答案
閱讀《青春創(chuàng)作:從傷痕美術(shù)、殘酷青春到卡通繪畫》
《我看國學(xué) 王小波》閱讀答案
《科技考古熱凸現(xiàn)人才瓶頸》閱讀答案
多樣性與獨特性是客家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突出的特點,這兩個特性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