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高考一輪復習造成地理學習方法不當?shù)某梢?/h2>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為什么有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呢?造成地理學習方法不當?shù)某梢蚴鞘芏喾矫嬉蛩赜绊懙。當然,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會對方法的形成有影響,智力水平高的學生更容易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但在現(xiàn)在的中小學中,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都不太大,因此,它對方法形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學習方法不當?shù)脑蛑饕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認識水平、動機水平、意志狀況等。

以上原因分析是從學生個體出發(fā)的,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shù)膬纫。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教師、家長。同學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對學習方法的形成產(chǎn)生影響,也都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shù)目赡茉颉?/p>

一、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少學生在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嘗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誤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二、對學習特點認識不足:前面講到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的方法。

較大的變化初中的課程內容相對簡單,進入高中以后,所學知識更加抽象、深入;初中生的學習對老師依賴性大,老師指導也很具體,而高中生的學習則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如果學生看不到這些變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適應。

外語學習的特點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多記,而記外語單詞又是一種機械記憶,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區(qū)別。學習地理的方法就不適應于外語學習。

三、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征。

學習狀況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太好而妄自菲薄、過于謙單,認為自己一無所長、無可救藥。也有的學生因為學習良好而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些不客觀的認識會使學生在運用學習方法的時候發(fā)生失誤。如自以為是的學生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往往會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個性特征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相同的個性。屬于百靈鳥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屬于貓頭鷹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學習動機缺乏: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表現(xiàn)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投機取巧、沒有計劃。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學生,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學生,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五、意志薄弱: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時,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已經(jīng)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學生有掌握科學方法的愿望,但在運用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無結果,有計劃無行動。在學習上跟著感覺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學習效果也會糟糕得多。因此,學生在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家長或同學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來克服意志的薄弱狀態(tài)。

六、缺乏指導與訓練:絕大多地理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對什么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學習中也不能自覺地加以運用。即使有的學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彎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茖W的、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很難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應該接受專門的指導與訓練。因此,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有關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課。作為學生自己,也應該多閱讀一些這方面的書籍,積極主動地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

造成地理學習方法不當?shù)某梢虻膬热菥褪沁@些,希望對考生復習地理有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00536.html

相關閱讀:內蒙古干旱持續(xù)百萬人受災 農(nóng)作物減產(chǎn)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