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冬,上在邯鄲。陳將侯敞將萬余人游行,王黃將騎千余軍曲逆,張春將卒萬余人渡河攻聊城;漢將軍郭蒙與齊將擊,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馬邑,不下,攻殘之。趙利守東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購?fù)觞S、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于是陳軍遂敗。
淮陰侯信稱病,不從擊,陰使人至陳所,與通謀。信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fā)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報(bào)。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殺之。春,正月,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于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
雖疾,強(qiáng)入賀。”
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
吾悔不用蒯徹之計(jì),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臣光曰: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觀其距蒯徹之說,迎高祖于陳,豈有反心哉!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夫以盧綰里舊恩,猶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請;豈非高祖亦有負(fù)于信哉?臣以為高祖用詐謀禽信于陳,言負(fù)則有之;雖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漢與楚相距滎陽,信滅齊,不還報(bào)而自王;其后漢追楚至固陵,與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當(dāng)是之時(shí),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顧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復(fù)何恃哉!夫乘時(shí)以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bào)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難哉!是故太史公論之曰:“
假令韓信學(xué)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wù)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選自《資治通鑒》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
分)
(
)
A.
陳將侯敞將萬余人游行
游行:流動(dòng)襲擊
B
.不下,攻殘之
殘:殺戮
C
.不伐己功
伐:夸耀
D
.觀其距蒯徹之說
距:距離
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
分)
(
)
A
.①
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 ②
越國以鄙遠(yuǎn)
B
.①
告信欲反狀于呂后 ②
至激于義理者不然
C
.①
乃與蕭相國謀 ②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D
.①
酬功而報(bào)德者 ②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
7.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
分)
(
)
A.
世人有的認(rèn)為,盧綰僅僅憑與高祖是里巷舊鄰的交情,就被封為燕王,而韓信卻以侯爵身分奉朝請,高祖確實(shí)有虧待韓信的地方。
B.
韓信有個(gè)門下舍人曾因得罪韓信,被囚禁起來,準(zhǔn)備處死。春季,正月,舍人上書舉報(bào)事變,將韓信打算謀反的情況告訴呂后。
C.
司馬光認(rèn)為,高祖早在韓信被殺之前就已經(jīng)有誅殺韓信的念頭了,只是當(dāng)時(shí)力量還做不到罷了。待到天下已經(jīng)平定,韓信就沒有什么可依賴之處了。
D
.太史公司馬遷認(rèn)為,韓信對漢家的功勛,本可以與周公、召公、太公呂尚等人相比,可惜他在天下已定之時(shí),圖謀叛逆,最終也只能落得個(gè)被斬滅宗族這一理所當(dāng)然的下場了。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帝購?fù)觞S、曼丘臣 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3
分)
(2
)吾悔不用蒯徹之計(jì),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3
分)
(3
)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難哉。4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01045.html
相關(guān)閱讀:《禿禿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趙咨,字文楚,東郡燕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萬章問曰:“敢問友!遍喿x答案(附翻譯)
《杜杞,字偉長》閱讀答案及翻譯
“孔子為魯司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