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課程數學中實踐活動與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概念、性質的理解,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并通過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實驗型思維情境,設計開放性試題,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效地獲取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及解答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實踐活動、理性認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1]因此,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通過參加教學實踐活動,發(fā)現、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一、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現,它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學生通過參加教學實踐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在講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邊角邊公里時,我先讓每個學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紙上作一個△ABC,使∠B=20o,AB=3cm,BC=5cm,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與其他同學所作三角形進行對照,看看能否重合,這時學生們會發(fā)現是能夠重合的。接下來讓學生改變角度和長度大小再做三角形,剪三角形并對照,這樣學生自然會發(fā)現每次所作三角形都能夠完全重合,此時教師啟發(fā)學生總結出:如果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和夾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即“邊角邊”公理。通過同學們的動手操作,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蘊于簡單實驗之中,使學生易于接受新知識,促進學生認知理解。

  二、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概念、性質的理解

  數學概念、性質、定理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讓學生直接理解,肯定會存在很大困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實物、模型、教具、教學軟件等豐富的學習材料,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對具體事物進行操作,使他們獲得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具體經驗。[2]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來形成對概念的理解,而不是通過機械的重復,記住教師講述的那些關于概念、性質的現成解釋,這樣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如在講“有理數的乘方”時,我從“折紙問題”開展教學,提出問題:“有一張厚度為0.1?的紙,將它們對折一次,厚度為0.1×2?,對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對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學生動手折疊紙張進行計算厚度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計算對折10次時的厚度就顯得很為難,他們表現出渴求尋找一種簡便的或新的運算途徑的欲望,此時,教師適時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0.1×220比用20個連乘簡潔明了得多,其值為104.8576米,比30層樓(每層3米)還要高。學生通過這種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加深了對“乘方”概念的理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創(chuàng)設實驗型思維情境,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動手實驗能直接刺激大腦進行積極思維,它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概念,還能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真切感受到發(fā)現的快樂。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實際背景,設計定理、公式的發(fā)現過程,讓學生的思維能夠經歷一個從模糊到清晰,從具體到抽象,從直覺到邏輯的過程,再由直觀、粗糙向嚴格、精確的追求過程中,使學生體驗數學發(fā)展的過程,領悟數學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證明過程的來龍去脈,增強數學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在對概念形成過程的分析中,在對公式、定理的發(fā)現過程的總結論證中,提高主動參與的機會,以便學生在“做數學”過程中啟迪思維,突破教學難點。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課中,我先讓學生在一般三角形ABC中,畫出過點A的角平分線、中線、高,在得到它們的概念之后,運用投影變化△ABC頂點A的位置進行試驗,讓學生觀察上述三條線段的變化情況并提出問題:當AC=BC時,會產生怎樣的現象?創(chuàng)設了上述問題情境,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從而積極地投入到這一問題的思考之中。

  為了解決問題,我讓學生畫出圖形,憑直觀發(fā)現上面的三條線段互相重合,再讓學生畫腰上的角平分線、中線、高,通過類比,提出了較為完善的猜想“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線、中線、頂角的平分線互相重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借助了觀察試驗、歸納、類比以及概括經驗事實并使之一般化和抽象化,形成猜想或假設。此時,我又不失時機地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等腰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會重合在一起?”再一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說理的方法,從而驗證猜想。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同樣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通過參加教學實踐活動,可以把思維和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如,在進行“平行線的特征”的教學時,教材給出了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而得到的一個“靜態(tài)”的基本圖形,我設置問題情境:你能用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折出兩條平行的直線嗎?說說你的折法。學生在獨立未果的情況下,教師給予了恰到好處的點播,最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這一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然后又讓學生折出一條直線截這兩條平行直線,此時,課本上的三線八角基本圖形躍然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根據制作的圖形對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分組進行了測量,還有的同學剪下了一個角,把他貼在和它同名的角上,以觀察它們是否重合,用來驗證這兩個角的相等關系,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中輕輕松松的學到了知識。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認識世界的主要渠道。學生親自參加實踐,親臨其境地感受生活,要比教師重復講解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3]

  四.通過數學實驗手段,為學生提供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的條件

  數學新課程有新的理念,要讓所有的學生學到有價值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知識,讓所有的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思考,并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數學知識最初都產生于實踐活動,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智力成長的臨界期,動手操作能促進大腦發(fā)育和思維發(fā)展,也就是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只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一下,先從中得到感性認識,進而不斷地比較、分析、概括,上升為理性認識,再利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表達,學生就會有所體驗,有所收獲。比如:學習“展開與折疊”時,我們可以先做一個漂亮的五棱柱的紙盒,在做紙盒的過程中,感悟“展開與折疊”,平面與立體之間的聯系,發(fā)現問題的實質,進而總結出所有棱柱的共同特性:

  a、兩底面形狀、大小完全相同;b、底面多邊形的邊數與側面長方形的個數相等;

  c、底面多邊形的邊長與相接側面長方形的邊長依次相等;d、展開圖中兩底面分別在側面展開圖的兩側;

  e、n棱柱有3n條棱,n條側棱,(n+2)個面(n個側面,2個底面)。

  這些規(guī)律一旦總結出來,有關棱柱的展開與折疊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悟出數學的真諦,學習數學就會輕松愉快,就會體會到“數學好玩”(2002年8月世界數學大師陳省身給“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少年數學論壇的題詞),使學生達到樂此不彼的至高思維境界。

  五、設計開放性試題,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現代心理學認為:在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逼真的問題情景,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如能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景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也會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借助數學的思想方法,會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盡量做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間的聯系與區(qū)別。

  舉例:某初一學生在做作業(yè)時不慎將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業(yè)只看到如下字樣:“A、B兩地相距150米,一輛汽車以50千米/時的速度從A地出發(fā),另一輛汽車以40千米/時的速度從B地出發(fā),”(橫線部分表示被墨水覆蓋的若干文字)請將這道題補充完整,并解答。解:如補充:兩車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問經過幾小時兩車相距30千米?解得時間為2小時或4/3小時。本題結論沒有給出,從而蘊涵了多種可能,同學們可根據條件推出不同的結論,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數學開放試題教學順應了課改“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币环矫,數學開放試題教學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想出了解決問題的新的辦法或策略。有時還可表現為對某些定理和公式的結論進行凈化和延伸,達到了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的效果,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2]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樣一個氛圍下的群體思維活動,更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創(chuàng)造,促進大腦皮層的興奮,激活內驅力,從而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學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參加實踐活動,符合學生好奇、愛動的心理,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習成了一種有樂趣的活動;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聽、說,而且可以看、做、想,眼、耳、口、手、腦都被調動起來,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接受來自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感覺的信息,更好的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快的上升理性認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既可以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又可以逐步滲透和培養(yǎng)他們“實踐第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此,我們要千方百計把實踐活動引進課堂,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有效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及解答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常汝吉,《數學課程標準》,P2,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數學教與學》,P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4。

  [3]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數學教與學》,P20,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7。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03116.html

相關閱讀:高考理科數學選擇題怎么蒙 高考理科數學選擇題蒙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