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6
題
【選篇一】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xiǎn)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xiǎn)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選篇二】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叔孫勝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風(fēng)之明,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則無麥。”“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則無禾。”“
無麥無禾,歲且薦①
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蘇軾《喜雨亭記》)
【注】①
薦:頻仍,屢次。
2
、對(duì)下列句子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3
分)()
A
、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
的原因。
B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
C
、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
忭:喜樂。
D
、以屬客而告之
屬:通“
囑”
,叮囑。
3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
分)()
A
、(
1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
2
)以我應(yīng)他人,君還何所望
B
、(
1
)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
(
2
)競(jìng)周容以為度
C
、(
1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
2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D
、(
1
)而人之所罕至焉
(
2
)項(xiàng)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4
、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3
分)()
A
、吾以名吾亭
B
、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
C
、商賈相與歌于市
D
、古人之觀于天地……
鳥獸,往往有得
5
、下列對(duì)選段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3
分)()
A
、《游褒禪山記》的選文部分主要寫游山的心得,先寫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發(fā)感慨,提出治學(xué)必須采取“
深思而慎取”
的態(tài)度。
B
、《游褒禪山記》選段中,作者認(rèn)為要觀賞到“
非常之觀”
,必須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還要有所憑借,三者之中,“
志”
最重要。
C
、《喜雨亭記》第三段把議論寓于對(duì)話之中,句末一個(gè)反問句,強(qiáng)化了“
文眼”
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結(jié),引出給亭命名的緣由,照應(yīng)首段,全文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
D
、《喜雨亭記》第二段中所寫的那場(chǎng)“
三日乃止”
的甘霖讓當(dāng)?shù)毓倜衽d奮異常,作者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個(gè)亭子,并命名為“
喜雨亭”
,體現(xiàn)了作者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的思想。
6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6
分)
(
1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3
分)
譯文:
(
2
)是歲之春,雨麥于歧山之陽,其占為有。(
3
分)
譯文:
參考答案:
2
、
D
(屬:勸酒。《赤壁賦》:“
舉酒屬客。”
)
3
、
C
(兩個(gè)“
乃”
都是“
才”
的意思,副詞
.A
組,連詞
介詞。
B
組,覺得,認(rèn)為把……
作為。
D
組,助詞
動(dòng)詞)
4
、
A (A
是省略句,“
以”
后省略介詞賓語“
之”
,其它三句是倒裝句,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5
、
C
(注意文中“
而吾亭適成”
幾個(gè)字)
6
、(
1
)后代的人弄錯(cuò)了它的流傳(文字)
,
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情況),哪能說得完呀!
(
謬、名、勝各土岌)
(
2
)這一的春天,在歧山的南面(空中)落下麥子,卦象認(rèn)為是豐之兆。(雨、有、句式各
1
分)
【參考譯文】
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為了表示喜慶。古代逢到喜慶,便以此題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漢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號(hào)的名稱;叔孫得臣打敗狄人僑如,便以“
僑如”
作他兒子名字.喜慶雖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樣的。
我到扶風(fēng)的第二,才始營(yíng)建官。诮锾帽泵嬷艘蛔ぷ樱谀厦骅徚艘豢诔靥。引水種樹,作為休息場(chǎng)所。這春天,在岐山之南空中落下麥子,占卜后早豐之兆。接著整月不下雨,百姓這才很著急。過了三個(gè)月,到乙卯日(
于是開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勸酒,然后跟他們說:“
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
五天不下雨,麥子就長(zhǎng)不成了。”“
十天不下雨呢?”“
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長(zhǎng)不成了。”“
無麥無稻,成就要連饑荒。訴訟案件會(huì)增加,并且盜賊也會(huì)更加猖獗,這樣,我跟諸位即使想在這座亭子里悠然自得地游樂,能夠做到嗎?如今上天不遺棄下民,剛旱不久便賜雨于人間,使我與諸位能夠相互舒暢地歡樂于亭中,這都是雨的恩賜!怎么可以忘記呢?”
亭名既已題定,又進(jìn)而作歌詞道:“
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們當(dāng)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玉石,挨餓的人不能把它們當(dāng)做米飯。如今一場(chǎng)雨連下了三天,是誰的力量?百姓說是太守,太守并沒有此力量。還是歸功于天子,天子又說不對(duì)。歸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為有功。歸結(jié)到太空,太空渺茫,不可能為亭命名。我就自己用來命名我的亭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03894.html
相關(guān)閱讀:《觀巴黎油畫記》閱讀答案
《送宜黃何尉序》閱讀答案及翻譯
《浦陽鄭君仲辨》閱讀答案及翻譯
“元載,鳳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遍喿x答案及譯文
《游龍鳴山記》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