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考點講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生物網為大家推薦了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考點講解,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基因突變的實例

1、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⑴癥狀 紅細胞由正常的圓餅狀變成鐮刀型,導致紅細胞不能順利通過毛細血管聚集在一起,紅細胞破裂(溶血),造成貧血。

⑵病因 基因中的堿基替換。 直接原因: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的改變 根本原因:控制血紅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2、基因突變

概念: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二、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1、基因突變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

外因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線、X射線

化學因素:如亞硝酸、堿基類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變(內因)

2、基因突變的特點

⑴普遍性⑵隨機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頻性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變的時間

有絲分裂或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

4.基因突變的意義: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進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組

1、基因重組的概念

2、基因重組的類型

隨機重組(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交換重組(四分體時期)

3.時間: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體時期)

4.基因重組的意義

四、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的區(qū)別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本質

基因的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產生了新基因,也可以產生新基因型,出現(xiàn)了新的性狀。

不同基因的重新組合,不產生新基因,而是產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狀重新組合。

發(fā)生時間及原因

細胞分裂間期DNA分子復制時,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了自由組合;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

條件

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和內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有性生殖過程中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

意義

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

發(fā)生可能

突變頻率低,但普遍存在。

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考點講解,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07699.html

相關閱讀:直擊精準醫(yī)療四大挑戰(zhàn):測序平臺多樣化成為發(fā)展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