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識點:實驗:研究平拋運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平拋運動實驗:


(1)實驗目的:
1、用實驗方法描出平拋物體的運動軌跡。
2、從實驗軌跡求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2)實驗原理:
平拋物體的運動可以看作是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一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另一個是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令小球做平拋運動,利用描跡法描出小球的運動軌跡,即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曲線,建立坐標系,測出曲線上的某一點的坐標x和y,根據(jù)重力加速度g的數(shù)值,利用公式y(tǒng)=gt2求出小球的飛行時間t,再利用公式x=vt,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
(3)實驗器材:
斜槽,豎直固定在鐵架臺上的木板,白紙,圖釘,小球,有孔的卡片,刻度尺,重錘線。
(4)實驗步驟:
1、安裝調整斜槽:用圖釘把白紙釘在豎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調整斜槽,即將小球輕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處,能使小球在平直軌道上的任意位置靜止,就表明水平已調好;
2、調整木板:用懸掛在槽口的重錘線把木板調整到豎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與小球下落的豎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錘線方向記錄到釘在木板的白紙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復實驗的過程中,木板與斜槽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
3、確定坐標原點O:把小球放在槽口處,用鉛筆記下球在槽口時球心在圖板上的水平投影點O,O點即為坐標原點;
4、描繪運動軌跡: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調整卡片的位置,使從槽上滾下的小球正好穿過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邊緣,然后用鉛筆在卡片缺口上點個黑點,這就在白紙上記下了小球穿過孔時球心所對應的位置。保證小球每次從槽上開始滾下的位置都相同,用同樣的方法,可找出小球平拋軌跡上的一系列位置。取下白紙用平滑的曲線把這些位置連接起來即得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軌跡;
5、計算初速度:以O點為原點畫出豎直向下的y軸和水平向右的x軸,并在曲線上選取A、B、C、D、E、F六個不同的點,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出它們的坐標x和y,用公式x=v0t和y=gt2計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最后計算出v0的平均值,并將有關數(shù)據(jù)記入表格內。
(5)注意事項:
1、實驗中必須保持通過斜槽末端點的切線水平,方木板必須處在豎直面內且與小球運動軌跡所在的豎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運動靠近圖板但不接觸。
2、小球必須每次從斜槽上同一位置滾下。
3、坐標原點(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起點)不是槽口的端點,應是小球在槽口時,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點。
4、要在平拋軌道上選取距O點遠些的點來計算球的初速度,這樣可使結果的誤差較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10665.html

相關閱讀:中學生高效學習法則:效率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