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
上世紀
70
代初,在我的少時代,中國的大門還沒有向世界打開。當(dāng)時有一部名叫《看不見的戰(zhàn)線》的朝鮮電影,影片中一位化裝成教師模樣的韓國越境特務(wù)手拿一本書,和朝鮮的暗藏特務(wù)對接頭暗號:
問:你拿的是什么書?
答:歌曲集。
問:什么歌曲?
答:《阿里郎》。
這段對話在中國的中學(xué)生中廣為流傳。上課時常有學(xué)生壓低嗓音問旁邊正在閱讀課文的同學(xué):
“
你拿的是什么書
……”
到了
21
世紀初,有媒體讓我舉出青少時期對自己影響最深的兩本文學(xué)作品,前提是只舉兩本,一本中國的,一本外國的。這要求有點苛刻,尤其對于寫作的人。這是一個誰都怕說自己不深刻的時代。但最后,我還是決定說實話
——
我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我的少時代,正值中國的
“
文化大
geming”
。那是一個鄙視知識、限制閱讀的文化荒涼的時代。又因為出身灰色,內(nèi)心總有某種緊張和自卑。我自幼喜歡寫日記,在那個代,日記都是成了
“
懺悔體
”
了。我每天都在日記里檢討自己所犯的錯誤,期盼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純粹的人。實在沒有錯誤,還會虛構(gòu)一點寫下來
——
不知這是否可以算作我最初的
“
文學(xué)訓(xùn)練
”
。偶爾的快樂也是有的,比如看了朝鮮電影,沒完沒了地模仿其中特務(wù)間的接頭暗號:
“
你拿的是什么書?
……”
這幾句平淡的對白之所以被我長久地記住,是因為那個時代我們的文化娛樂生活太過貧乏了吧。但我仍然覺得還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這對白里畢竟還有幾分屬于文學(xué)的美感,比如歌曲集和阿里郎。我喜歡阿里郎的發(fā)音,就像我喜歡耶路撒冷的發(fā)音。類似這樣一些詞的發(fā)音給我的唇舌和聲帶帶來了一種無法言表的愉悅和快感。當(dāng)然,在那樣一個歷史時期,我們所能看到和聽到的文藝作品更多的是憤怒、仇恨以及對個體的不屑。就是在這樣的日子里,我讀到一部被家中大人偷著藏起來的書:法國作家羅曼
·
羅蘭的《約翰
·
克利斯朵夫》。記得扉頁上的題記是這樣兩句話:
“
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
這兩句話使我受到深深的感動,一時間我覺得這么偉大的作家都說連英雄也可以有卑下的情操,更何況我這樣一個普通人呢。更重要的還有后面一句:
“
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
。正是這兩句話震撼了我,讓我偷著把我自己解放了那么一小點又肯定了那么一小點,并生出一種既鬼祟又昂揚的豪情,一種沖動,想要去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所以我說,《約翰
·
克利斯朵夫》在那個特殊代,對我的精神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我初次領(lǐng)略到了文學(xué)的魅力,這魅力照亮了我精神深處的幽暗之地,同時給了我身心的沉穩(wěn)和力氣。另一本中國文學(xué),我覺得是《聊齋志異》。在那個沉默、呆板和壓抑的時代讀《聊齋》,覺得書中的那些狐貍,她們那么活潑、聰慧、率真、勇敢而又嬌憨,那么反常規(guī)。作者蒲松齡生活在同樣也很壓抑的清代,他卻有那么神異、飛揚、趣味盎然的想象力,他的那些充滿人間情味的狐仙鬼怪實在是比人更像人!读凝S》里有一篇名叫《嬰寧》的小說當(dāng)時我讀過不止一遍。在中國古代小說里,如果哭得最美的是《紅樓夢》里的林黛玉,那笑得最美的就是狐仙嬰寧。她打破了中國封建時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甚至不會笑的約束和規(guī)矩,她是天生愛笑,笑起來便無法無天,率性自由,哪怕來到人間結(jié)婚拜堂時也可以笑得無法行禮
……
正是這樣一些善良的狐貍灑脫而又明亮的性情,她們的悲喜交加的纏綿故事,為我當(dāng)時狹窄的灰色生活開啟了一個秘密而有趣味,但又不可與人言的空間。這就是在我的青春期文學(xué)給我的恩澤和
“
打擊
”
,這
“
打擊
”
具有一種寶貴和難忘的重量,它沉入我的心底,既甜蜜又酣暢。
(
本文是作者在韓國首屆東亞文學(xué)論壇上的講稿,
有刪節(jié))
16
.文章開頭寫
朝鮮電影片段中的對話有什么作用?
(5
分)
17
.簡要概括《約翰·克利斯朵夫》與《聊齋志異》給作者的精神影響。
(6
分)
18
.文章評述《聊齋志異》采用了什么寫法?
有什么好處?
(6
分)
19
.下列對文章的賞析,
不正確的兩項是(
)
(4
分)
A
.本文是一篇演講稿,
語言通俗,
生動形象,
幽默風(fēng)趣,
富含哲理,
給人以精神的震撼。
B
.作者說
“
狐仙鬼怪實在是比人更像人
”
,
是因為狐仙鬼怪打破了中國封建時代少女不能笑,
不敢笑,
甚至不會笑的約束和規(guī)矩,
率性自由。
C
.作者說自己每天都在日記里檢討自己所犯的錯誤,
期盼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純粹的人,
是為了說明那個時代是文化荒蕪的代,
壓抑個性的代。
D
.作者選取兩部文學(xué)經(jīng)典,
透過小說中的情節(jié),
表現(xiàn)了它們對自己心靈的深刻影響,
有力地表現(xiàn)了主題。E
.作者在演講中,
著重寫了兩部文學(xué)經(jīng)典在
“
文化大geming
”
那個鄙視知識、限制閱讀的文
化荒涼的時代中給自己的影響,
緊扣了
“
文學(xué)如燈
”
這個題目。
【參考答案】
16.
襯托當(dāng)時文化生活的荒涼,
極其匱乏。表現(xiàn)自己對文化藝術(shù)的追求。為后文寫兩本書給自己的影響作鋪墊。本文是作者在韓國首屆東亞文學(xué)論壇上的講演,
用朝鮮影片對話開頭,
能吸引聽眾,
增添情趣。
17.
照亮了我精神深處的幽暗之地,
給了我身心的沉穩(wěn)和力氣。使我在那個文化荒涼的時代認識到人的自身價值,
并敢于去追求個體的獨特價值。
(2)
為我當(dāng)時狹窄的灰色生活開啟了一個秘密而有趣味,
但又不可與人言的空間。給我?guī)砹?a href='http://www.yy-art.cn/rensheng/' target='_blank'>人生的趣味,
使我敢于打破種種約束,
去追求人的本質(zhì),
去做一個真正的人。(
注
意:
既要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
又要闡發(fā)自己的理解。)
18.
運用點面結(jié)合(
或概括與具體相結(jié)合)
的手法。先面寫《聊齋志異》書中的那些狐貍,
活潑、聰慧、率真、勇敢而又嬌憨,
反常規(guī),
實在是比人更像人。然后點寫《嬰寧》中的狐仙嬰寧,
她打破了中國封建時代少女不能笑,
不敢笑,
甚至不會笑的約束和規(guī)矩,
率性自由。既全面又具體地揭示了《聊齋志異》的價值。(
注意:
點面結(jié)合是寫文學(xué)評論的基本手法。)
19.B,D(B"
狐仙鬼怪實在是比人更像人
"
是說體現(xiàn)了人的本質(zhì)
,
是真正的人
D
沒有透過故事情節(jié)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10859.html
相關(guān)閱讀:《雜文?糠菜團子?豆腐渣》閱讀答案
《常人豈可“無法”》閱讀答案
余光中《智慧之書》閱讀答案
“建筑倫理”閱讀答案
《中國離“發(fā)達”尚有大距離》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