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閱讀《蒙恬列傳》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蒙恬列傳 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莊襄王元,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作置三川郡。二,蒙驁攻趙,取三十七城。始皇三,蒙 蒙恬列傳

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莊襄王元,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作置三川郡。二,蒙驁攻趙,取三十七城。始皇三,蒙驁攻韓,取十三城。五,蒙驁攻魏,取二十城,作置東郡。始皇七,蒙驁卒。驁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嘗書獄典文學(xué)。始皇二十三,蒙武為秦裨將軍,與王翦攻楚,大破之,殺項燕。二十四,蒙武攻楚,虜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nèi)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馀里。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nèi)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趙高者,諸趙疏遠(yuǎn)屬也。趙高昆弟數(shù)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強力,通于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決獄。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dāng)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復(fù)其官爵。

姑皇三十七冬,行出游會稽,并海上,北走瑯邪。道病,使蒙毅還禱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其知。是時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常從。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為己也。因有賊心,乃與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陰謀,立胡亥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已死,蒙恬疑而復(fù)請之。使者以蒙恬屬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為護(hù)軍。使者還報,胡亥已聞扶蘇死,即欲釋蒙恬。趙高恐蒙氏復(fù)貴而用事,怨之。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遂殺蒙毅。

二世又遣使者之陽周,令蒙恬曰:“
君之過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nèi)史。”
恬曰:“
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馀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將以諫而死,愿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
使者曰:“
臣受詔行法于將軍,不敢以將軍言聞于上也。”
蒙恬喟然太息曰:“
我何罪于天,無過而死乎?”
良久,徐曰:“
恬罪固當(dāng)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馀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藥自殺。

(節(jié)選自《史記·
蒙恬列傳》,有改動)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
將:率領(lǐng)
B
.喻之決獄
喻:告訴
C
.求其罪過,舉劾之
舉:檢舉
D
.其勢足以倍畔
倍:加倍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
分)


A
.筑長城,因地形
欲因此時降武
B
.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C
.二世又遣使者之陽周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D
.乃吞藥自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中,蒙恬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秦國的將領(lǐng),攻城略地,出生入死。蒙恬做了將軍,大敗齊軍,屢立戰(zhàn)功。
B
.佞宦趙高犯罪當(dāng)誅,是由蒙毅依法經(jīng)辦的。而始皇念及趙高平常辦事勤勉盡力,赦免了他。從此以后趙高與蒙氏兄弟結(jié)下怨仇。
C
.胡亥在扶蘇死后曾打算放過蒙恬,而趙高卻污蔑蒙恬領(lǐng)兵30
多萬,雖身在牢獄之中,但仍有叛亂的實力。最后蒙恬也難逃一死。
D
.本無罪過,可蒙恬自殺前卻說自己挖絕地脈應(yīng)受到上天的懲罰,這實際是他不愿直接指責(zé)殺害自己的罪魁禍?zhǔn)椎囊环N無奈之舉。
7
.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3
分)
(2
)毅不敢阿法,當(dāng)高罪死,除共宦籍。(3
分)
(3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為己也。(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12478.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文言文閱讀《毛遂自薦》附答案
《人有三不祥》閱讀答案及譯文
柳宗元《桐葉封弟辨》閱讀答案及翻譯
《元德秀字紫芝》閱讀答案及翻譯
《李苗,字子宣》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