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 悲劇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劇。我們的世界中有的是兇災險惡,但是說這種兇災險惡是悲劇,只是在用修辭比譬。悲劇所描寫的固然也不外兇災險惡,但是悲劇的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
悲劇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劇。我們的世界中有的是兇災險惡,但是說這種兇災險惡是悲劇,只是在用修辭比譬。悲劇所描寫的固然也不外兇災險惡,但是悲劇的兇災險惡是在藝術鍋爐中蒸餾過來的。
像一切藝術一樣,戲劇要有幾分近情理,也要有幾分不近情理。它要有幾分近情理,否則它和人生沒有接觸點,興味索然;它也要有幾分不近情理,否?你會把舞臺真正看作世界,看《奧瑟羅》會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實遞消息給司馬懿,說諸葛亮是在演空城計!

悲劇和人生之間自有一種不可跨越的距離,你走進舞臺,你便須暫時丟開世界。悲劇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臘悲劇流傳于人間的幾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寫當時史實,其余都是寫人和神還沒有分家時的老故事老傳說。莎土比亞并不醉心古典,在這一點他卻近于守舊,他的悲劇事跡也大半是代遠淹的。十七世紀法國悲劇也是如此。拉辛在《巴雅澤》序文里說,“說老實話,如果劇情在哪一國發(fā)生,劇本就在哪一國表演,我不勸作家拿這樣近代的事跡做悲劇”。他自己用近代的“巴雅澤”事跡,因為它發(fā)生在土耳其,“國度的遼遠可以稍稍補救時間的鄰近”。這是以空間的遠救時間的近。莎士比亞也很明白這個道理。他回到本鄉(xiāng)本土搜材料時,他心焉向往的是李爾王、麥克白一些傳說上的人物,這是以時間的遠救空間的近。

悲劇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在實際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謂“主角”同時都有幾分“英雄氣”。普羅米修斯、哈姆雷特乃至于無惡不作的埃及皇后克莉奧佩特拉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項背的,你我凡人沒有他們的偉大魄力,卻也沒有他們那副傻勁兒。許多悲劇情境移到我們?nèi)粘J澜缰衼,都會被妥協(xié)釀成一個平凡收場,不至引起軒然大波,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弒父娶母的預言,索性不殺人,獨身到老,便什么禍事也沒有。悲劇的產(chǎn)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睜著大眼睛向我們平常人所易避免的災禍里闖。悲劇的世界和我們是隔著一層的。

這種另一世界的感覺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濃厚。悲劇壓根兒就是一個不可解的謎語,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釋它的來因去果,便失其為悲劇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人類的普遍希望,而事實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說一切都是命運。悲劇是不虔敬的,它隱約指示冥冥之中有一個搗亂鬼,但是這個搗亂鬼的面目究競?cè)绾,它卻不讓我們知道,本來它也無法讓我們知道。戲劇在人情物理上籠上一層神秘障,也是慣技。一部《紅樓夢》所寫的完全是兒女情,作者卻要把它擺在“金玉緣”這個神秘的輪廓里。別說什么自然主義或是寫實主義,易卜生寫的在房子里養(yǎng)野鴨來打的老頭兒,是我們這個世界里的人物么?

悲劇把生活的苦惱和死的幻滅通過放大鏡,射到某種距離以外去看?鄲灥暮籼栕兂汕f嚴燦爛的意象,霎時間使人脫開現(xiàn)實的重壓而游魂于幻境,這就是尼采所說的“從形相得解脫”。
(
選自朱光潛《我與文學及其他》,有刪改
)
1.
下列對“悲劇與人生之間自有一種不可跨越的距離”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悲劇能反映人生,但是它只是用修辭比喻的形式表現(xiàn)我們世界中的兇災險惡,因而走進舞臺,不須丟開世界。
B
悲劇所描寫的也不外兇災險惡,由于經(jīng)過藝術加工,所以,悲劇的內(nèi)容在時間或空間上大都距離觀眾的生活較遠。
C
悲劇的主人公有平凡人缺少的英雄氣。在實際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悲劇的世界和我們是隔著一層的。
D
悲劇往往充滿神秘色彩,人情物理上籠著一層神秘障,因而讓觀眾覺得劇中世界是另一個世界。
2.
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看《奧瑟羅》會想到自己的妻子”,這是不懂戲劇的不近情理的特點所致,這樣是將戲劇和現(xiàn)實世界等同了。
B
莎士比亞的悲劇故事都取材于距今十分久遠的時代,這正體現(xiàn)了悲劇往往有些“古色古香”的特點。
C
普羅米修斯、哈姆雷特乃至于無惡不作的埃及皇后克莉奧佩特拉,這些凡人難以望其項背的主角們,具有我們沒有的偉大魄力和那副傻勁兒。
D
曹雪芹為《紅樓夢》設計“金玉緣”這個神秘的輪廓,可讓另一世界的感覺因此而更加濃厚。
3.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無論是戲劇或是其他文學樣式,都需要有幾分近情理來尋求人生的接觸點,也要有幾分不近情理以使舞臺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有所區(qū)分。
B
傻勁十足的平常人睜著大眼往人們易避免的災禍里闖,這樣就產(chǎn)生了悲劇。俄狄浦斯如果不殺人不娶妻,便能逃開弒父娶母的悲劇。
C
“悲劇把生活的苦惱和死的幻滅通過放大鏡,射到某種距離以外去看”一句中的“放大鏡”喻指一定的藝術提煉和加工。
D
正因悲劇把苦悶的呼號變成莊嚴燦爛的意象,所以悲劇使人“從形相得解脫”,脫開了現(xiàn)實的重壓。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
.(
3
分)
A


不須丟開世界

應是

暫時丟開世界



2
.(
3
分)
B


都取材于距今十分久遠的時代

錯,



應是




。)
3
.(
3
分)
B
(并不是

平常人

,而是

不平常的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13923.html

相關閱讀:“藝術和游戲都像斯賓塞所說的”閱讀答案
《戲曲臉譜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閱讀答案
《藝術想象與變態(tài)心理》閱讀答案
《2009網(wǎng)癮調(diào)查報告》閱讀
《走向未知的邊界》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