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子路宿于石門。晨門①
曰:“
奚自?”
子路曰:“
自孔氏。”
曰:“
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論語·
憲問》)
②
桀溺②
曰:“
滔滔③
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④
,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耨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論語·
微子》)
③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
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⑤
見其不知量也。”(
《論語·
子張》)
[
注] ①
晨門:掌管城門開閉的人。②
桀溺:楚國隱者。③
滔滔,比喻天下紛亂的樣子。④
而:通“
爾”
,指子路;辟人之士:指孔子。⑤
多,只是。
(1)
請分別概括晨門和桀溺對孔子的評價。(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子貢以日月為喻,說明了什么道理?請簡要分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9
、解析:第(1)
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觀點的概括。答題時,應(yīng)先找出原文的對應(yīng)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話轉(zhuǎn)述。第一問較簡單,只要將“
知其不可而為之”
轉(zhuǎn)述為自己的話即可;第二問要根據(jù)“
辟世之士”
的含義,推斷出孔子被稱為“
辟人之士”
的原因是諸侯不采納孔子的政見,孔子被迫周游列國,最后再推導(dǎo)出桀溺對孔子的評價。
第(2)
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概括分析,考生答題時,首先要細(xì)讀文本,找出比喻的相似點是①“
無得而逾”
,②“
何傷”(
不可能傷害)
,然后再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概括。
參考答案:(1)(3
分)①
晨門認(rèn)為,孔子明知處境艱難,仍然不屈不撓,積極入世;②
桀溺認(rèn)為,孔子奔波游說各國,沒有能力改變混亂的社會現(xiàn)狀。(
每點1
分,表達(dá)通順1
分)
(2)(3
分)①
日月比喻孔子,說明孔子崇高偉大,不可超越。②
用人們無法遮蓋損害日月光輝的事實,說明了不自量力的人詆毀孔子,并無損于孔子崇高光明的形象。(
每點1
分,表達(dá)通順1
分)
參考譯文:
①
子路夜里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
從哪里來?”
子路說:“
從孔子那里來。”
看門的人說:“
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②
桀溺說:“
像洪水一般的壞東西到處都是,你們同誰去改變它呢?而且你與其跟著躲避人的人,為什么不跟著我們這些躲避社會的人呢?”
說完,仍舊不停地做田里的農(nóng)活。子路回來后把情況報告給孔子?鬃雍苁卣f:“
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
③
叔孫武叔誹謗仲尼。子貢說:“(
這樣做)
是沒有用的!仲尼是毀謗不了的。別人的賢德好比丘陵,還可超越過去,仲尼的賢德好比太陽和月亮,是無法超越的。雖然有人要自絕于日月,對日月又有什么損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13948.html
相關(guān)閱讀:《韓熙載字叔言》閱讀答案及翻譯
高中文言文18個虛詞的用法
《何尚之,字彥德》閱讀答案及翻譯
節(jié)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石處士序》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