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的前世今生》閱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烏鴉喝水的前世今生 ① 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看見一個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烏鴉喝不著。怎么辦呢?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終于想出辦法來了。它 烏鴉喝水的前世今生
  


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看見一個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烏鴉喝不著。怎么辦呢?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終于想出辦法來了。它叼起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到瓶子里。瓶子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到水了。

  

這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詳?shù)男W課文,其語言簡潔,故事有趣,深受學生及教科書編寫者的喜愛。各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幾乎都有這篇課文。而早在
1981
的人教版,五制小學課本語文第一冊中就有這篇課文,雖然各個改寫版本有細節(jié)上的差別,但大同小異,一直沿用到今天。這只聰明的烏鴉,已經(jīng)成了一代人童的集體回憶,并將一直延續(xù)下去。但是,如果我們細究這篇課文的文本變化,會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并對寓言這種文體,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眾所周知,這個故事來自于伊索寓言,我們先看看其中是怎么講述的。以王煥生先生翻譯的《伊索寓言》(根據(jù)德國托伊布納希臘羅馬作家叢書中《伊索寓言匯編》古希臘文譯出)為例:


冠鳥口渴,來到一只水罐前。他使勁推那水罐,但沒有能把水罐推倒。他見那水罐仍然穩(wěn)穩(wěn)地立著,自己推不倒它,于是便采用他想出的一個辦法。他把小石子兒一塊塊投入水罐里,那些石子兒使水從罐底上升,冠鳥終于這樣解除了自己的口渴。這則故事是說,智慧更有力量。

  

冠鳥,即烏鴉的另一譯名。在這個版本中,對比課文,有兩個細節(jié)是值得推敲的,首先,這只烏鴉推了推水罐,無果后才想到了石子。其次,這個寓言后面加了條寓意。關于第一點,我們稍后再說,先說寓意。在每一個伊索寓言后,都附有一條寓意,是由后人附加上去的。那么,是不是意味著,這個故事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呢?
 


也不盡然。
  


1887

George Fyler Townsend
翻譯的版本中,故事最后的寓意是:

需求是發(fā)明之母

。這個版本應當是后世最為流行的版本,
1912
出版的
V.S.,Vernon Jones
翻譯的英譯本也取同一寓意。今天許多伊索寓言的中譯本就據(jù)此而來。
  

而查閱
1848

Thomas James

London:JohnMurry,Albemarle Street
出版)總結、匯編各個古希臘版本而得出的英譯本,會發(fā)現(xiàn),這一故事給出了兩條寓意:除了

需求是發(fā)明之母

這個寓意外,還有

在蠻力失敗后,技術和耐心會獲得成功

這一條。為了表達出這兩個寓意,文本強調了




  


1894

Joseph Jacobs
翻譯的版本中,故事結尾的寓意為:



。為了強調這條寓意,文本中反復強調了烏鴉投了一顆,一顆,又一顆石子在罐子中。
  

而在
1919
,芝加哥
RandMcNally &Company
出版的伊索寓言兒童版中,則沒有推水罐的細節(jié)。最后的寓意變成了:好好使用智慧將使我們走出困境。


1848
的版本中,我們分明聞到了譯者當所處的時代氣息:力量、工業(yè)、技術、發(fā)明、需求。而
1919
的兒童版中的這個寓意,即強調智慧,也被后來流行的一些中譯本所取。

由此可見,寓言,本來或許就不是給小孩子看的,它充滿了成人世界的視角,很多時候是智慧,也有時候是成見。
  

在伊索寓言中,崇尚的是弱肉強食的

叢林法則

,其中不乏野蠻、狡詐與殘忍。而在這個

動物莊園

中,烏鴉,絕對居住在食物鏈的上層。同樣是口渴,伊索寓言中的鴿子瞥見畫上有一盆水,就一頭撞了上去。而烏鴉呢,他是能預言的,具有一定神性的大鴉的親戚,所以極有智慧。他曾對燕子說:

你的外貌只有在春暖時節(jié)才顯得容光煥發(fā),而我的外貌雖歷經(jīng)冬日風寒,依然絲毫無損。

可見,在伊索寓言中,烏鴉大概擔當了穿著黑袍的祭司或先知的角色。
 




 
  

而這種想象或期望經(jīng)常糾纏在一起,在文本中得以微妙的體現(xiàn)。譬如上世紀初,魏冰心先生等編寫的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國語讀本(上冊)》中,也有烏鴉喝水這個故事,但是名字變成了

老鴉喝水


  

老鴉口渴,想喝瓶子里的水。但是瓶子深,水又淺,老鴉喝不著。他心里很急,在瓶子邊上踱來踱去。突然他看見一堆小石子,就銜了幾塊,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了石子,水就升上來了,老鴉喝得很舒服。


這個版本,與現(xiàn)在的課文一樣,沒有烏鴉推罐子的細節(jié)。但既然是老鴉,體力衰弱,想必是推不動的,但又因為



,所以思慮周全,很有經(jīng)驗。為什么烏鴉變成了老鴉?這是個可以琢磨的事情,也許在那個代,



依然代表著



 
 

寓言永遠屬于講述這個故事的不定的時代。所以,如何將成人的寓言,用合適的方法,說給兒童聽,不僅反映了文本語言改寫的活潑化,也反映了課堂的變化。如今的課堂提倡以兒童為中心,越來越多的老師在上這堂課的時候,會讓孩子們自己想象、表演那只烏鴉,裝扮烏鴉的種種動作,體會烏鴉的心情變化?梢,那只來源于古希臘,飛洋過海,途經(jīng)民國的

老鴉

,鉆進了我們的課本,卻愈發(fā)輕起來,成了聰明的

小烏鴉

。

摘選自


7

31

《文匯報》
1.
題目中“前世今生”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2.
概括第

段的主要內容。(
2
分)


3.
分析第
11
段在結構上的作用。(
3
分)


4.
把下列語句組織起來填入第
13
段方框中,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
3
分)

他也不贊成兒童讀寓言,恰因為寓言故事太簡單了,寓意太直白了,而世事遠要復雜,孩子們相信那些寓言,以后不免受到傷害。

錢鍾書先生曾在《寫在人生邊上》一書中,談到伊索寓言。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孩子的世界終歸是我們想象出來的,而他們的教育,也大都源于我們所加上的期望與價值觀。

當然,先生是借此諷刺現(xiàn)實社會。

他的意思是,盧梭就不贊成兒童讀寓言,因為孩子們是純潔的,而寓言充斥了太多成人的狡詐。
A.






B.






C.






D.





5.
根據(jù)文章內容,文中橫線空格處應填入的合適內容應該是:(
3
分)


1
)處



2
)處



3
)處

6.
作者認為在如今的課堂上,可以用更合適的方法說寓言給兒童聽,請另舉一寓言對課堂教學進行推斷想象。(
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16940.html

相關閱讀:《藝術家的智慧》閱讀答案
“漢字自從成了漢語的書面符號,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載體
《失敗的英雄》閱讀答案
“最近,“中國好聲音”的出現(xiàn)既贏得了諸多關注和好評”閱讀答案
《中國文化大規(guī)模走向世界》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