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三月十六日,前鄉(xiāng)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于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fā)。當是時,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有賢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有賢于時百執(zhí)事者哉?豈復有所計議、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設(shè)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無叔父之親,則將不暇食與沐矣,豈特吐哺握發(fā)為勤而止哉?維其如是,故于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公之功不衰。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四海豈盡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風俗豈盡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豈盡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其所求進見之士,雖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執(zhí)事,豈盡出其下哉?其所稱說,豈盡無所補哉?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發(fā),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書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復有周公之說焉。閣下其亦察之。
(選自韓愈《昌黎先生集》,有刪節(jié))
5.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
A.
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
舉:提拔,推舉
B.
四海皆已無虞
虞:欺騙,欺詐
C.
則將不暇食與沐矣
暇:閑暇時間
D.
亦宜引而進之
引:推薦
B
(
“
虞
”
是憂慮、擔憂的意思。)
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周公在輔佐君主擔任宰相的過程中,工作十分繁忙,常常吃一頓飯、洗一次頭要分三次完成。
B.
周公治國有方,奸佞小人得以清除,蠻夷部族也已歸順,各種教化制度都已建立,社會風俗淳厚樸實。
C.
盡管周公具備圣人的才能,國家也治理得有條不紊,但仍求賢若渴,深恐思慮不全,辜負周成王之意,失去天下人心。
D.
作者盡管兩次呈書沒有回音,三次登門不受歡迎,但仍然再次呈書宰相,希望他能了解自己的心志。
A
(
“
吃一頓飯、洗一次頭也要分三次完成
”
表述不符合文意,
“
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fā)
”
是指他接見賢才的急迫心態(tài),吃一頓飯,常常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出來迎賓;洗一次頭發(fā),常常多次握著頭發(fā)出來見客。)
7.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1)
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有賢于時百執(zhí)事者哉?(
3
分)
(1)
不只不比周公賢能罷了,難道再有比當時的百官更賢能的嗎?(
3
分,句意正確
1
分,
“
不惟不賢
”
、
“
執(zhí)事者
”
各
1
分)
(2)
維其如是,故于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公之功不衰。(
3
分)
(2)
正因為這樣,所以到現(xiàn)在人們歌頌周成王德行,而且不停地稱贊周公的功績。(
3
分,三句句意各
1
分)
(3)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復有周公之說焉。(
4
分)
(3)
只因為我生性糊涂愚鈍,不知道躲避離開,所以又有上述關(guān)于周公的一番議論。(
4
分,三句句意各
1
分,
“
說
”1
分)
8.
作者反復給宰相上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3
分)
1
不應冷漠對待天下的才人,
2
而應大力提拔重用天下的有用人才,
3
以更有利于國家的有效治理。(三句各
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518519.html
相關(guān)閱讀:“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崔浩字伯深》閱讀答案及翻譯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冷泉亭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潘將軍失珠》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