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題。
齊緡王三十六,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蘇代自燕來,入齊,見于章華東門。齊王曰:“
嘻,善,子來!
秦使魏冉致帝①
,子以為何如?”
對曰:王之問臣也卒,而患之所從來微,愿王受之而勿備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后也。且讓爭帝名,無傷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天下立兩帝,王以天下為尊齊乎?
尊秦乎?”
王曰:“
尊秦。”
曰:“
釋帝,天下愛齊乎?
愛秦乎?”
王曰:“
愛齊而憎秦。”
曰:“
兩帝立約伐趙,孰與伐桀宋之利?”
王曰:“
伐桀宋利。”
對曰:“
夫約鈞,然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伐趙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釋帝以收天下,倍約賓秦,無爭重,而王以其間舉宋。夫有宋,衛(wèi)之陽地危;有濟(jì)西,趙之阿東國危;有淮北,楚之東國危;有陶、平陸,梁門不開。釋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國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聽,此湯武之舉也。敬秦以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謂以卑為尊者也。愿王孰慮之。”
于是齊去帝復(fù)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伐宋。秦昭王怒曰:“
吾愛宋與愛新城、陽晉同。韓聶與吾友也,而攻吾所愛,何也?”
蘇代為齊謂秦王曰:“
韓聶之攻宋,為王也。齊強(qiáng),輔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煩一兵,不傷一士,無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韓聶之所求于王也。”
秦王曰:“
吾患齊之難知。一從一衡,其說何也?
”
對曰:“
天下國令齊可知乎?
齊以攻宋,其知事秦以萬乘之國自輔,不西事秦則宋治不安。中國白頭游敖之士皆積智欲離齊秦之交,伏式結(jié)軼②
西馳者,未有一人言善齊者也;伏式結(jié)軼東馳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則?
皆不欲齊秦之合也。何晉楚之智而齊秦之愚也!
晉楚合必議齊秦,齊秦合必圖晉楚,請以此決事。”
秦王曰:“
諾。”
于是齊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溫。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并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
(節(jié)選自《史記·
田敬仲完世家》)
注釋:①
致帝:送來帝號。②
伏式結(jié)軼(zh†
):形容乘車往來不斷。式,同“
軾”
,東前橫木;結(jié)軼,車轍在路上交錯,軼,通“
轍”
。
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而患之所從來微
微:沒有
B
.且讓爭帝名,無傷也
傷:妨礙
C
.倍約賓秦,無爭重
倍:通“
背”
,違背
D
.齊南割楚之淮北
割:攻占
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
A
.入齊,見于章華東門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B
.王之問臣也卒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C
.國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
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D
.故愿王明釋帝以收天下
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1
.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蘇代勸齊緡王“
釋帝”
理由的一組是
(
)
①
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為何如?
②
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
③
然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
④
齊強(qiáng),輔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煩一兵,不傷一士,無事而割安邑也
⑤
釋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國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聽
⑥
晉楚合必議齊秦,齊秦合必圖晉楚。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18533.html
相關(guān)閱讀:桓公問治民于管子 閱讀答案(山東高考試題)
“何敞字文高”閱讀答案附翻譯
“融字周公,扶風(fēng)平陵人也”閱讀答案附譯文
《文征明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孔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治學(xué)態(tài)度和教學(xu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