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董仲舒,廣川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文言文閱讀題。( 38 分) 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董仲舒不觀于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 文言文閱讀題。(
38
分)
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董仲舒不觀于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今上即位,為江都相。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中廢為中大夫,居舍,著《災異之記》。是時遼東高廟災,主父偃疾之,取其書奏之天子。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董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詔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復言災異。
董仲舒為人廉直。是時方外攘四夷,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諛。弘疾之,乃言上曰:

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

膠西王為人忍暴,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至卒,終不治產(chǎn)業(yè),以修學著書為事。故漢興至于五世之間,唯董仲舒名為明于《春秋》,其傳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為谷梁《春秋》。自公孫弘得用,嘗集比其義,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蘭陵褚大,廣川殷忠,溫呂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長史,持節(jié)使決淮南獄,于諸侯擅專斷,不報,以《春秋》之義正之,天子皆以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為郎、謁者、掌故者以百數(shù)。而董仲舒子及孫皆以學至大官。
(選自《史記

儒林列傳》,有刪改)
7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主父偃疾之

疾:嫉妒
B
.仲舒弟子遂者

遂:成功
C
.瑕丘江生為谷梁《春秋》

為:撰寫
D
.以《春秋》之義正之

以:根據(jù)
8
.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xiàn)董仲舒

專心治學



為人廉直

的一組是

蓋三董仲舒不觀于舍園


進退容止,非禮不行

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


董仲舒以弘為從諛

至卒,終不治產(chǎn)業(yè),以修學著書為事


唯董仲舒名為明于春秋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董仲舒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時曾拜為博士。他居家教書,上門求學的人很多,不能一一親授,弟子之間便依學輩先后輾轉(zhuǎn)相傳,有的人甚至沒見過他的面。
B
.董仲舒為中大夫后,在家寫了《災異之記》。這時遼東高帝廟火災,主父偃就竊其書上奏天子,認為書中有指責譏諷朝政之意。
C
.董仲舒認為公孫弘為人阿諛逢迎,公孫弘因此就憎恨董仲舒,故意推薦他去擔當狠毒暴戾的膠西王之相。
D
.董仲舒的弟子中官運通達的,做到了大夫之職;謁者、掌故的則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兒子和孫子也都因精通儒學做了高官。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7

C
(為:研討,學習)
8

D


三間不曾到屋旁的園圃觀賞,表現(xiàn)

專心治學

;

表現(xiàn)

正直

;

表現(xiàn)

清廉

;

是說董仲舒講禮儀;

是說董仲舒的治國策略;

是講董仲舒對《春秋》最為精通,名望甚高。)
9

B


認為書中有指責譏諷朝政之言

的不是

主父偃

,是

諸生


譯文:
董仲舒,是廣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時曾拜為博士。他居家教書,(上門求學的人很多,不能一一親授)弟子之間便依學輩先后輾轉(zhuǎn)相傳,有的人甚至沒見過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戶,三間不曾到屋旁的園圃觀賞,他治學心志專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時的儀容舉止,無一不合乎禮儀的矩度,學生們都師法、敬重他。當今皇上即位后,他出任江都國相。他依據(jù)《春秋》記載的自然災害和特異現(xiàn)象的變化來推求陰陽之道交替運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時關閉種種陽氣,放出種種陰氣,止雨時則方法與之相反。這種做法在江都國實行,無不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效果。后來他被貶為中大夫,居家寫作了《災異之記》。這時遼東高帝廟發(fā)生火災,主父偃嫉妒他,就竊取了他的書上奏天子。天子召集眾儒生把書拿給他們看,儒生們認為其中含有指責譏諷朝政之意。董仲舒的學生呂步舒不知道這是自己老師的著作,認為它愚蠢至極,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論罪,判處死刑,但是皇上降詔赦免了他。于是董仲舒始終不敢再講論災異之說。
董仲舒為人廉潔正直。這一時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邊境內(nèi)外少數(shù)民族的侵擾,公孫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董仲舒認為公孫弘為人阿諛逢迎。公孫弘憎恨他,就對皇上說:

只有董仲舒可以擔當膠西王的國相。

膠西王為人狠毒暴戾,但是一向聽說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禮遇他。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會惹禍上身,就稱病辭官回家。直至逝世,他始終不曾營治私產(chǎn),而一心以研究學問寫作論著為本職。所以自漢朝開國以來歷經(jīng)五朝,期間只有董仲舒對《春秋》最為精通,名望甚高,他師承傳授的是《春秋》公羊?qū)W。
瑕丘人江生研究《春秋》谷粱學。自從公孫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較了谷粱學和公羊?qū)W的經(jīng)義,最后采用了董仲舒所傳授的公羊氏的學說。
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是:蘭陵人褚大,廣川人殷忠,溫人呂步舒。褚大官至粱王國相。呂步舒官至長史,手持符節(jié)出使去決斷淮南王劉安謀反的罪案,對諸侯王敢于自行裁決,而不加請示。他根據(jù)《春秋》經(jīng)義公正斷案,天子都認為很對。弟子中官運通達的,做到了大夫之職;謁者、掌故的則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兒子和孫子也都因精通儒學做了高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20780.html

相關閱讀:《王鼎字鼎臣》閱讀答案及翻譯
《清史稿?范文程傳》閱讀答案附譯文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吳德基傳》閱讀答案
“五春正月,董承等謀泄,皆伏誅”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