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斷發(fā)展先進生產力,無疑是今后需要繼續(xù)努力的方向。但是,人們不無遺憾地看到,當西方“后現(xiàn)代工業(yè)國家”所遇到的困惑,正在中國重現(xiàn)。人們更多地關注個人的錢財和前途,精神世界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物質欲望所擠占,對社會和他人缺乏溫情和信任,表現(xiàn)出更多的冷漠。事實證明,我們所遇到的許多問題都出在道德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道德的引領。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底線,而不是做人的標準。不能說不犯法就是好公民,真正的好公民必須要有道德情操和人生境界。而兩千多來,中華禮儀所追求的,正是這一點。我們今天所最需要的,正是我們昨天親手拋棄的。
②道德和人格的培養(yǎng),正是儒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人是社會的人,離開了社會,任何人都無法生存。因此,人必須學會與其它社會成員相處。人與人,族群與族群,國家與國家相處,可以是和平的,也可以是非和平的,它取決于道德與人格。儒家認為,在融入社會之前,人就應該從道德和人格上要求自己。《大學》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從天子到庶人,無論貴賤貧富,修身是人們每天必做的功課。
③西方靠法律維護社會秩序,靠宗教建立信仰。中國上古時代沒有宗教,而且土地之遼闊、民族之眾多,遠非西方社會所能想象,而數千之中,文化綿延不絕,主要是依靠道德維系人心。禮樂文化的宗旨,并非培養(yǎng)熟悉揖讓周旋的人,而是強調德行修養(yǎng),造就內圣外王的君子。因此,修身要從端正內心開始。《中庸》篇提出了“慎獨”的要求,它實際上是一種道德自律,只有人人懂得慎獨,社會才能站立在穩(wěn)定的基石之上。以前,大慶油田工人提出的“白天和晚上一個樣,領導在場與不在場一個樣”的口號,實際上就是慎獨的精神。大慶人發(fā)揚了這種傳統(tǒng),所以盡管生產條件非常之艱苦,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今天,我們的經濟要想取得更大的發(fā)展,依然需要對國民進行慎獨的教育。
④禮樂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的競爭心態(tài)。人們普遍存在一種誤解,認為儒家思想比較保守,而當前的競爭如此激烈,它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當前許多人所理解的或者說所進行的競爭,大多是在“力”與“智”的層面展開的。在這種競爭過程中,“德”是被排除在外的,因而往往顯得非常殘酷,這不是一種健康的競爭。在改造社會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挫折,甚至犧牲,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tài),就無法應對復雜的局面。因此,一方面要有積極的進取心,孔子就十分喜愛《易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話;二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競爭心態(tài),競爭必須依靠自身實力,而且應該是良性的競爭,即“君子之爭”。
(選自彭林《中華禮儀》,有刪改)
5
.下列關于“道德的價值”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道德是評判公民素質的重要標準,道德的提升,有利于凈化被物質欲望侵占的精神世界,從而推進社會發(fā)展。
B
.道德水平的高低影響到社會成員之間乃至國家之間的相處方式,道德關系著國家、民族的和平。
C
.端正內心,修養(yǎng)自身,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即使在艱苦的外部條件下,也能自我監(jiān)督,將工作做好。
D
.數千之中,道德維系著人心,讓沒有宗教、缺乏信仰的中國的文化得以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6
.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
的一項是
A
.第一段指出金錢物質至上、人與人缺乏溫情,道德嚴重缺失的社會現(xiàn)實,從而引出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道德的話題。
B
.第二段著重論述了儒家對道德和人格培養(yǎng)的關注,指出修身正己是儒家對不同階層的人的共同要求。
C
.第三段著重比較了西方和中國維護社會秩序的不同方式:西方靠法律維護社會秩序,中國依靠道德維系人心。
D
.全文從中國社會現(xiàn)狀入手,論證了在當代推行傳統(tǒng)禮儀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結構清晰,邏輯層次分明。
7
.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
.中國當代社會正面臨著競爭殘酷、人情淡漠等問題,現(xiàn)階段的種種問題皆源于道德的缺失。
B
.雖然時代變遷,古今有異,但儒家的一些思想依然適用于今
天,
“
慎獨
”
教育仍
不可少。
C
.只要重拾中華禮儀,重視禮樂文化、道德價值,社會就能在穩(wěn)定的基石上向前發(fā)展。
D
.
“
力
”“
智
”“
德
”
三者皆備的競爭才是良性競爭,然而當前社會上存在的只是
“
力
”
與
“
智
”
的競爭。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5
.
D
(
“沒有宗教、缺乏信仰的中國文化”錯誤,文中第三段說“中國上古時代沒有宗教”,并不是說中國就沒有宗教,缺乏信仰。)
6
.
C
(
“著重比較了西方和中國”錯誤,對西方只是一筆帶過,著重論述了中國數千之中主要依靠道德維系人心,沒有對中西方進行比較。)
7
.
B
(
A.
“現(xiàn)階段的種種問題皆源于道德的缺失”的說法過于絕對。原文為“我們遇到的許多問題……”
C
.
根據文意可知,“只要……就……”應改為“只有……才能……”,表唯一條件。
D
.
“存在的只是‘力’與‘智’的競爭”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說許多人所理解或進行的競爭大多是“力”與“智”層面上的競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21432.html
相關閱讀:《邁向充滿希望的??元旦獻詞》閱讀答案
《《江南Style》 高手破神曲密碼》閱讀答案
鄭淵潔《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閱讀
《靈魂教育》閱讀答案及解題指導
取材于《經濟日報?全息技術助手機廠商突圍》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