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幽求,冀州武強(qiáng)人。圣歷中,舉制科中第。調(diào)閬中尉,刺史不禮,棄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彥范等誅張易之、昌宗,而不殺武三思,幽求謂彥范曰:“
公等無葬地矣。不早計,后且噬臍。”
不從。既,五王皆為三思構(gòu)死。
臨淄王入誅韋庶人,幽求預(yù)參大策,是夜號令詔敕一出其手。
以功授中書舍人,參知機(jī)務(wù)。睿宗立,進(jìn)尚書右丞、徐國公,增封戶至五百。
景云二,以戶部尚書罷政事。不旬月,遷吏部,拜侍中。璽詔曰:“
頃王室不造,中宗厭代,戚孽專亂,將隕社稷,朕與王公皆幾于難。幽求處危思奮,翊贊圣儲,協(xié)和義士,震殄元惡。國家之復(fù)存,系幽求是賴,厥庸茂焉,朕用嘉之。宜加賜實封二百戶,子子孫孫傳國無絕,特免十死,銘諸鐵券,以傳其功。”
先天元,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監(jiān)修國史。
幽求自謂有勞于國,在諸臣右,意望未滿,而竇懷貞為左仆射,崔?為中書令,殊不平,見于言面。已而?等附太平公主,有逆計。幽求與右羽林將軍張?定計,使?說玄宗曰:“
?等皆太平黨與,日夜陰計,若不早圖,且產(chǎn)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臣請督羽林兵除之。”
帝許之。未發(fā)也,而?漏言于侍御史鄧光賓,帝懼,即列其狀。睿宗以幽求等屬吏,劾奏以疏間親,罪應(yīng)死。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于峰州、光賓于繡州。明,太平公主誅,即日召復(fù)舊官,知軍國事,還封戶,賜錦衣一襲。
開元初,進(jìn)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jiān),俄以太子少保罷。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職,有怨言。詔有司鞫治,宰相盧懷慎等奏言:“
幽求輕肆不恭,失大臣禮,乖崖分之節(jié)。”
翌日,貶睦州刺史,削實封戶六百。遷杭、郴二州,恚憤卒于道,六十一。贈禮部尚書。
4.
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頃王室不造
造:建立
B
.乖崖分之節(jié)
乖:乖巧
C
.知軍國事
知:掌管
D
.詔有司鞫治
鞫:審訊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劉幽求功勞大的一組是(
)(3分)
①
不早計,后且噬臍
②
預(yù)參大策,是夜號令詔敕一出其手
③
戚孽專亂,將隕社稷,朕與王公皆幾于難
④
翊贊圣儲,協(xié)和義士,震殄元惡
⑤
特免十死,銘諸鐵券,以傳其功
⑥
幽求與右羽林將軍張?定計
A
.①②③ B.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劉幽求比較有遠(yuǎn)見。他勸說桓彥范在誅殺張易之時,也要把武三思?xì)⒌簦瑥┓兜热瞬宦爮,后來果為武三思所害?br />B
.睿宗贊賞劉幽求功勛卓著,賞賜他二百戶,子孫可持續(xù)繼承封國,并把赦免死罪的文字刻在鐵券上,來表彰其功勞。
C
.劉幽求自認(rèn)為功勞大,功勞在眾臣之上。看到竇懷貞擔(dān)任左仆射,崔?做中書令,他心中特別不平,就借機(jī)與張?密謀,誣告崔?謀反。
D.
姚崇平日里忌妒幽求,告發(fā)其疏于職守,有怨憤之言,盧懷慎等說幽求輕肆不恭,致使幽求被貶官。
7.
翻譯下列句子。
⑴
臨淄王入誅韋庶人,幽求預(yù)參大策,是夜號令詔敕一出其手。(5
分)
⑵
?等皆太平黨與,日夜陰計,若不早圖,且產(chǎn)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5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21496.html
相關(guān)閱讀:“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閱讀答案(附翻譯)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學(xué)貴有恒“勤勉之道無他,在有恒而已”》閱讀
清?梅曾亮《缽山余霞閣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寇準(zhǔn)數(shù)短旦,旦專稱準(zhǔn)”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