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易老師,他不能說說為什么會想到出《帝國的終結》這樣一本書?
易中天:讀研究生時,我的方向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在我畢業(yè)做碩士論文的時候,以劉勰的《文心雕龍》為基礎做出了《〈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因為這篇論文我后來成了大學里的美學老師。為了搞清楚美學,我就去讀了心理學;我覺得要講清楚中國美學就要吃透中國文化,于是探究中國古代文化;再之后又考慮到古代的政治制度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就謀劃《帝國的終結》!
記者:聽說您平常講課的方式很特別,講到最后是學生在臺上,而您在臺下?
易中天:我一直認為哲學、人文學科的講解重要的不是要得出結論,而是給出解釋。我講課是有這么個習慣,最后一堂是“批判會”,學生們都要上臺說說我哪里講得不好,我在臺下做筆記然后“答辯”。他們都很喜歡這樣的講課方式!
記者:這種開放性似乎也體現(xiàn)在您的著作中!
易中天:我希望我的作品是開放的體系,讓讀者得不出結論更好。太喜歡下結論是學術研究中最大的問題。過去有關于“李賀是什么主義”的爭論,文學史上有個傳統(tǒng)就是為文學家分類,比如杜甫寫了“三吏”“三別”,大家一想他肯定是現(xiàn)實主義;而李白呢,一會兒夢游這個山、一會兒泛游這個江,肯定是浪漫主義?傻搅死钯R這里,大家犯難了,爭來爭去最后只能定性為消極浪漫主義,可后來李賀得到了毛主席的贊賞,這下大家慌了,偉大領袖怎么可能喜歡消極
的東西呢,是這種定義不準吧?其實爭論“李賀是什么主義”有意義嗎?
記者:有學生提到,目前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們普遍缺乏信仰,您是做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怎樣理解信仰呢?
易中天:本人無黨無派無信仰,我主張平視,不主張“仰”,做人只要有道德底線就可以了。中國人太喜歡用意義很高的標準來要求人,其實只要守住一條線,不做壞事,這個社會就很和諧!
記者:曾經(jīng)看到您的博客,包括聽到的一些說法,覺得您本人好像對媒體不太友好?
易中天:前不久有個媒體電話問我,說“
記者:可您不覺得您本身就具備成為“話題人物”的天賦嗎,比如,大家都知道嚴嵩是個大奸臣,可您的書中偏偏覺得他是可以被同情的,這個就很容易成為被討論的話題。還有,陳家林導演說,因為您,新版的《三國演義》拍不成了,這又成了一個討論的焦點!
易中天:
(
笑
)
是嗎,我有這種天賦?我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不過我本來就不主張拍《三國演義》!度龂萘x》是名著,要拍這個就要忠于原著,可這樣觀眾又接受不了,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還不如不拍。
記者:復旦演講前,曾聽您提到《色戒》中的臺詞,您經(jīng)?措娪皢?怎么看這部電影?
易中天:電影我倒不經(jīng)?。可根據(jù)張愛玲作品改編的《色戒》爭議太多了,所以我看了,而且我看的是完整版,我覺得沒有必要刪。李安拍得太實在了,是為情節(jié)服務了,但并沒有為主題服務。
12
.“我主張平視,不主張‘仰’”,從文中看,這既是易中天對信仰的理解,也是他的一種學術態(tài)度,下列各項中,與此無關的一項是:
A
.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質疑批判自己的見解。
B
.認為文學史研究中“李賀是什么主義”的討論無意義!
C
.不茍同“嚴嵩是個大奸臣”的歷史定論。
D
.對劉德華喜歡《品三國》感到高興!
13
.下列各項對易中天的解說,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作為教授,易中天在教學上注重教學民主,師生互動。
B
.認同李白肯定是浪漫主義,但不認同李賀是消極浪漫主義!
C
.不喜歡用“用意義很高的標準來要求人”,在價值觀上無信仰!
D
.擔心如果忠于原著拍新版《三國演義》,觀眾會看不懂!
14
.易中天身上具有哪些“明星”特質“?請從文中找出相關依據(jù)。(
5
分)
參考答案:
12
【小題】
D
13
【小題】
A
14
【小題】①媒體不友好,自己就對之不友好。②喜歡挑戰(zhàn)傳統(tǒng)或“定論“,有成為“話題人物”的天賦。③不屬于書齋型學者,時時關注文化熱點。(每點
2
分,意到給分)
【小題】①學術研究范圍廣泛,涉及文學、美學、心理學、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等等。②教學與著述中,有“開放性”的個人學術風格,有獨立的見解與看法。③對影視作品改編原著的態(tài)度是,應忠于原著,情節(jié)應為主題服務——學者的嚴謹性,原則問題上不媚俗。(每點
2
分,意到給分)
解析
:
12
【小題】(
A
:身體力行不仰視教授的權威;
B
:不仰視文學史上的傳統(tǒng)研究方法;
C
:不仰視對具體歷史人物評價的“定論”、“共識”。)
13
【小題】(
B
:從根本上不認同文學史研究中給文學家分類的做法;
C
:人要有“道德底線”、“守住一條線,不做壞事”,就是一種價值觀上的信仰;
D
:不可能擔心“觀眾會看不懂”,應該是怕當今觀眾不接受原著中“正統(tǒng)觀念”思想傾向、“擁劉抑曹”情感傾向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25181.html
相關閱讀:《“有為”與“無為”》閱讀答案
《“及物”與當下詩歌的境遇》閱讀答案及解析
“要討論中華詩歌的傳承與發(fā)展”閱讀答案
“字母詞”閱讀答案
《全球化時代中國設計的發(fā)展趨向》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