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老人傳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傭出,獨與嫗居渡口。一日,有書生避雨檐下,衣濕袖單,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從郡城就
童子試歸。老人略知書,與語久,命嫗煮芋以進(jìn)。盡一器,再進(jìn),生為之飽,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別去。
十余,書生用甲第為相國,偶命廚者進(jìn)芋,輟
箸嘆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
芋香而甘也!”使人訪其夫婦,載以來。
至京,相國慰勞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煩爾嫗一煮芋也。”已而嫗煮芋進(jìn),相國亦輟箸曰:“何向者之香而
甘也!”老人前曰:“猶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調(diào)和之有異,時、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數(shù)十里困于雨不擇食矣今日堂有煉珍朝分尚食張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猶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聞實多:村南有夫婦守貧者,織紡井臼,佐讀勤苦,幸或名成,遂寵妾媵,棄其婦,致郁郁而死,是芋視乃婦也。城東有甲乙同學(xué)者,一硯、一燈、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舉,登仕路,聞甲落魄,笑不顧,交以絕,是芋視乃
友也。更聞某氏子,讀書時,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為吏,以
污賄不飭罷,是芋視乃學(xué)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豈獨一芋哉!
老人語未畢,相國遽驚謝
曰:“老人知道者!”厚資
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贊曰:老人能于傾蓋不意作緣相國,奇已!不知相國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賢夫并老人而視芋之者。特怪老人雖知書,又何長于言至是,豈果知道者歟?或
傳聞之過實耶?嗟夫!天下有縉紳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釋】
傾蓋:途中相遇,停車交談。此指偶然相會。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
知從郡城就
童子試歸
就:參加
B
.
輟
箸嘆曰
輟:停止,中止
C
.
相國遽驚謝
曰
謝:感謝
D
.
厚資
而遣之
資:賞賜
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
是芋視乃
友也
問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漢
B
.
以
污賄不飭罷
以
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C
.
何向者之香而
甘也
君子博學(xué)而
日參省乎己
D
.
何向者祝渡老人之
芋香而甘也
蚓無爪牙之
利,?骨之強
7
.下列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正確的一項是
(
)
[
來源:]
A
.
相公昔自郡城/
走數(shù)十里/
困于雨不擇食矣/
今日堂有煉珍朝分尚食/
張筵列鼎尚何芋/
是甘乎/
老人猶喜/
相公之止于芋也
B
.
相公昔自郡城走數(shù)十里/
困于雨/
不擇食矣/
今日堂有煉珍/
朝分尚食/
張筵列鼎/
尚何芋是甘乎/
老人猶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C
.
相公昔自郡城/
走數(shù)十里/
困于雨/
不擇食矣/
今日堂有煉珍朝分尚食/
張筵列鼎/
尚何芋/
是甘乎/
老人猶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
.
相公昔自郡城走數(shù)十里/
困于雨不擇食矣/
今日堂有煉珍/
朝分尚食/
張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老人猶喜/
相公之止于芋也
8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本文是用傳記方式借題發(fā)揮的諷世之作,諷喻因地位改變“而忘昔日”的種種世態(tài)。
B
.芋老人的借芋說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國“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截了當(dāng)?shù)靥岢?ldquo;時、位移人”的論點。
C
.芋老人所謂“
芋視乃婦
”,即厭棄糟糠之妻,“
芋視乃友
”,即忘記貧賤之交,“
芋視乃學(xué)
”,即輕視學(xué)習(xí),沉迷幻想。由家庭、朋友到個人與社會之間,此三者危害的范圍比較大。[
來源:]
D
.篇末“贊曰”,這是用史家筆法,由作者直接評論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寫法上,表明了傳記體的格式,從意義上說,深化題旨。
9
.翻譯(共10
分,4+3+3
=10
分)
(1
)
猶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調(diào)和之有異,時、位之移人也。
譯文:
(2
)
棄其婦,致郁郁而死,是芋視乃婦也。
譯文:
(3
)
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豈獨一芋哉!
譯文:
參考答案:
5.C
6.B
7.B
8.C
(2
)拋棄了他的妻子,以致讓(她)憂郁而死,這是像芋頭一樣對待她的妻子。
(3
)因此
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過去,哪里單單只是一塊芋頭而已呢!
文言文翻譯
十多后,書生為科舉考上高的等第,還當(dāng)?shù)皆紫嗟牡匚。偶爾一次,他吩咐廚師煮芋頭給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嘆說:「為什?從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頭是那?香,那?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邊的老夫婦,用車馬載他們來。當(dāng)?shù)乜たh的官員聽到這事情之后,都以為老人和宰相有舊交情,紛紛邀請芋老夫婦來見面,和他們行平等的禮節(jié);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當(dāng)傭工賺錢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勞他們說:「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請的那頓芋頭,今天還想再麻煩您妻子為我煮一次芋頭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頭端給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說:「為什?從前吃的芋頭就那?香,那?甜呢!」芋老人向前說:「都是同樣的芋頭!從前芋頭之所以那?香甜,并不是烹調(diào)有什?兩樣,而是時勢地位改變?nèi)说目谖栋!從前(那時候),相公您從郡城出來,走了幾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濕透了,(又餓又冷),吃東西是不會挑剔的,F(xiàn)在您的廚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當(dāng)賜的膳食,經(jīng)常擺設(shè)酒席,陳列食物,那里還吃得出芋頭的甘甜呢?(不過),我還是很高興相公您的改變僅僅止於芋頭而已呢!我的紀(jì)老了,聽到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邊有對貧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織布紡紗,取水舂米,勤苦地幫助丈夫讀書;丈夫幸運地考中科舉,得到功名后,就寵愛其他的姬妾,拋棄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憂傷過度,郁郁而終。這種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頭一樣!城東邊有甲、乙兩名同學(xué),共用一方硯臺、一盞燈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戶,一張床鋪,連早晨起來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來乙先考中及第,進(jìn)入官場當(dāng)了官,聽說甲落魄潦倒,還譏笑他,不管他。兩人的交情因此斷絕了。這種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頭一樣了。我更聽說過某某誰家的孩子在讀書的時候,立志說未來自己如果得志顯達(dá)的話,就要廉潔干練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墒钦娴淖隽斯俸,卻因為貪污不檢點、操守不佳而被罷官。這種情形,就是把他所學(xué)的道理看成像芋頭一樣了。我老人家鄰居有家私塾,聽里頭的老師向?qū)W生講述前代(明朝末)的事情,有將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縣令,他們有人腰佩紫綬金印,有人上下轎由仆從折簾撩幔。然而一旦國內(nèi)發(fā)生事變,異族自外入侵,他們往往就下跪叩頭,爭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廟、社稷(整個國家)、自己的名譽、君王的榮寵,統(tǒng)統(tǒng)等同於芋頭了。這?說來,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過去,那里單單只是一塊芋頭而已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26996.html
相關(guān)閱讀:戰(zhàn)馬記 閱讀答案(重慶高考試題)
“孟子見梁襄王”閱讀答案及翻譯
《柳?,字幼文》閱讀答案及翻譯
“《荊溪集》序 ”閱讀答案及翻譯
《余?,字義夫》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