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江樓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 ~ 14 題。(19分) 閱江樓記 明宋濂 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類皆偏據(jù)一方,無以應(yīng)山川之王氣。逮我皇帝定鼎于茲,始足以當之。由是,聲教所 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

14

題。(19分)
閱江樓記
明·宋濂

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類皆偏據(jù)一方,無以應(yīng)山川之王氣。逮我皇帝定鼎于茲,始足以當之。由是,聲教所暨,罔間朔南,存神穆清,與天同體。雖一豫一游,亦可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蜿蜒而來。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于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云。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秘,一旦軒露。豈非天造地設(shè),以俟大一統(tǒng)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當風日清美,法駕幸臨,升其崇椒,憑闌遙矚,必悠然而動遐想。見江漢之朝宗,諸侯之述職,城池之高深,關(guān)?之嚴固,必曰:“此朕沐風櫛雨、戰(zhàn)勝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廣,益思有以保之。見波濤之浩蕩,風帆之下上,番舶接跡而來庭,蠻琛聯(lián)肩而入貢,必曰:“此朕德綏威服,覃及外內(nèi)之所及也。”四陲之遠,益思所以柔之。見兩岸之間、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nóng)女有將桑行?之勤,必曰:“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萬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觸類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樓之建,皇上所以發(fā)舒精神,因物興感,無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閱夫長江而已哉!
 

彼臨春、結(jié)綺,非弗華矣;齊云、落星,非不高矣。不過樂管弦之淫響、藏燕趙之艷姬。一旋踵間,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為何說也。雖然,長江發(fā)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時,往往倚之為天塹。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zhàn)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逢掖之士,有登斯樓而閱斯江者,當思帝德如天,蕩蕩難名,與神禹疏鑿之功,同一罔極。忠君報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興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記。欲上推宵旰圖治之切者,勒諸貞珉。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懼褻也。

注釋:公元
1374
,朱元璋在獅子山建一樓閣,親自命名為閱江樓.并以閱江樓為
題。命令在朝的文臣職事們各寫一篇《閱江樓記》。留傳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
翰林大學士宋濂的《閱江樓記》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閱江樓記》和《又閱江樓記》等
三篇文章。
11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
的一項是





A
.逮
我皇帝定鼎于茲


逮:等到

B
.聲教所暨,罔間
朔南


間:間隔

C
.與神禹疏鑿之功,同一罔極

極:盡頭

D
.欲上推宵旰
圖治之功者


宵旰:勤于政務(wù)
12.
下列句子中全部體現(xiàn)
明太祖朱元璋登閱江樓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組是(


①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

②萬象森列,千載之秘,一旦軒露

③風日清美,法駕幸臨

④城池之高深,關(guān)阢之嚴固

⑤波濤之浩蕩.風帆之上下

⑥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nóng)女有捋桑行
?
之勤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1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
的一項是





A
.作者認為,金陵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統(tǒng)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這里的王氣。

B
.作者認為,修建閱江樓不只是用來欣賞長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讓皇帝在這里興發(fā)治國感想的。

C
.作者用臨春閣、結(jié)綺閣、齊云樓、落星樓華美高大的樓閣轉(zhuǎn)瞬之間引發(fā)人的無窮感慨的例子,諷諫朱元璋不可貪圖享樂,要處處想著國家社稷人民。

D
.作者認為,六朝時國家以長江為天然屏障,所以長江是安定的河流,國家沒有戰(zhàn)事。中
.

.

.

.

.

14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1
))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于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云。(
4
分)
譯文:


2
)四陲之遠,益思有以柔之。(
3
分)
譯文:


3
)必曰:“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3
分)
譯文:



參考答案:
11.
答案:
B
。間:區(qū)分。
12
.答案:
D
。

②“千載之秘”不屬于“景象”;③“法駕幸臨”是指朱元璋自己。
13
.答案:
D
。“長江是安定的河流,國家沒有戰(zhàn)事”指的是明朝。
14
.(
1
)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于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錫嘉名為

閱江

云。

翻譯:皇上因為這地方形勢雄偉壯觀,下詔在山頂上建樓,與百姓同享游覽觀景之樂,于是賜給它美妙的名字叫

閱江

。(知識點:“以”

、“詔建樓于巔”倒裝句式、“同游觀”、

錫嘉名

。)

2
)四陲之遠,益思有以柔之。

翻譯:四方遙遠的邊陲(的人民),更想到要設(shè)法來安撫它們。(知識點:“陲”、“四陲之遠”定語后置句式、“有以”、“柔之”。)

3

必曰:

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翻譯:
必定說:

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知識點:判斷句式、“拔諸”、“
衽席”。)
文言文翻譯: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從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無法與當?shù)厣酱ㄋ尸F(xiàn)的王氣相適應(yīng)。直到當今皇上,建國定都于此,才足以與之相當。從此聲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養(yǎng)精神和穆而清明,幾乎與天道融為一體。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娛樂,也想到怎樣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獅子山,是從盧龍山蜿蜒伸展而來。長江有如一

線長虹,盤繞著流過山腳下;噬弦驗檫@地方形勢雄偉壯觀,下詔在山頂上建樓,與百姓同享游覽觀景之樂,于是賜給它美妙的名字叫

閱江

。登上樓極目四望,萬千景色次第羅列,千的大地秘藏,似乎頃刻顯露無遺。這難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統(tǒng)海內(nèi)的君,來展現(xiàn)千秋萬世的奇觀嗎?

每當風和日暖的時候,皇上的車駕降臨,登上山巔,倚著欄桿遠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啟動遐想?匆婇L江漢江的流水滔滔東去,諸侯赴京朝見天子,高深的城池,嚴密固防的關(guān)隘,必定說:

這是我櫛風沐雨,戰(zhàn)勝強敵、攻城取地所獲得的啊。

廣闊的中華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樣來保全它?匆姴暮剖幤鸱,帆船的上下顛簸,外國船只連續(xù)前來朝見,四方珍寶爭相進貢奉獻,必定說:

這是我用恩德安撫、以威力鎮(zhèn)服,聲望延及內(nèi)外所達到的啊。

四方僻遠的邊陲,更想到要設(shè)法有所安撫它們?匆姶蠼瓋砂吨g、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膚、寒氣凍裂腳趾的煩勞,農(nóng)女有采桑送飯的辛勤,必定說:

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

對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讓他們安居樂業(yè)。由看到這類現(xiàn)象而觸發(fā)的感慨推及起來,真是不勝枚舉。我知道這座樓的興建,是皇上用來舒展自己的懷抱,憑借著景物而觸發(fā)感慨,無不寄寓著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緒,何止是僅僅觀賞長江的風景呢?中
.

.

.

.

.


那臨春閣、結(jié)綺閣,不是不華美。积R云樓、落星樓,不是不高大啊。但無非是因為演奏了淫蕩的歌曲而感到快樂,或藏匿著燕趙的美女以供尋歡。但轉(zhuǎn)瞬之間便與無窮的感慨聯(lián)結(jié)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樣來解釋它啊。雖然這樣,長江發(fā)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經(jīng)七千余里才向東入海,白波洶涌、碧浪翻騰,六朝之時,往往將它倚為天然險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視長江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戰(zhàn)爭了。然而,這到底是誰的力量呢?讀書人有登上此樓觀看此江的,應(yīng)當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蒼天,浩浩蕩蕩難以形容它的廣闊,簡直與大禹鑿山疏水拯救萬民的功績同樣地無邊無際。忠君報國的心情,難道還有不油然而生的嗎?我沒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寫這篇記文,于是準備將心中替皇上考慮到的晝夜辛勞操持國事最急切之處,銘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連光景的言辭,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褻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29864.html

相關(guān)閱讀:《詹鼎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韓棱字伯師 閱讀答案
“師魯,河南人,姓尹氏,諱洙”閱讀答案附翻譯
《田京,字簡之》閱讀答案及翻譯
“孔子名丘,字仲尼”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