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種皓字景伯,洛陽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題。 種皓 種皓字景伯,洛陽人。父為定陶令,有財三千萬。父卒,皓悉以賑恤宗族及邑里之貧者。 恥貴貨利,人之進趣名利者,皆不與交通。 (漢)順帝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
題。
種皓
種皓字景伯,洛陽人。父為定陶令,有財三千萬。父卒,皓悉以賑恤宗族及邑里之貧者。恥貴貨利,人之進趣名利者,皆不與交通。
(漢)順帝末,為侍御史。帝擢皓監(jiān)太子于承光宮。中常侍高梵從中單駕出迎太子,時太傅杜喬等疑不欲從,惶惑不知所為。皓乃手劍當車,曰:“
太子國之儲副,人命所系。今常侍來無詔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梵辭屈,不敢對。喬退而嘆息,愧皓臨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稱善者良久。
出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職三,宣恩遠夷,開曉殊俗,岷山雜落皆懷服漢德。時永昌太守冶鑄黃金為文蛇,以獻大將軍梁冀,皓糾發(fā)逮捕,馳傳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銜怒于皓。會巴郡人服直聚黨數(shù)百人,自稱“
天王”
,皓與太守應承討捕,不克,吏人多被傷害。冀因此陷之。傳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
臣伏聞討捕所傷,本非皓、承之意,實由縣吏懼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盜賊群起,處處未絕。皓、承以首舉大奸,而相隨受罪,臣恐沮傷州縣糾發(fā)之意,更共飾匿,莫復盡心。”
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涼州羌動,以皓為涼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當遷,吏人詣闕請留之,梁太后嘆曰:“
未聞刺史得人心若是。”
后遷漢陽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漢陽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遷使匈奴中郎將。時遼東烏桓反叛,復轉(zhuǎn)遼東太守,烏桓望風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歸。
征拜議郎,遷南郡太守,入為尚書。會匈奴寇并、涼二州,桓帝擢皓為度遼將軍。皓到營所,先宣恩信,誘降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討。誠心懷撫,由是羌胡、烏孫等皆來順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邊方晏然無警。
延熹四,遷司徒。在位三,六十一薨。并、涼邊人咸為發(fā)哀。匈奴舉國傷惜。(《后漢書?卷五十六》有刪節(jié))
10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B
.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辦
C
.吏人詣闕請留之
詣:到……

D
.會匈奴寇并涼二州
寇:侵略
11
.下列各組中,全都能夠表現(xiàn)種皓“
好立功立事”
的一項是(


其有進趣名利,皆不與交通 ②
宣恩遠夷,開曉殊俗

皓乃手劍當車,曰:“
今常侍來無詔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
先宣恩信,誘降諸胡 ⑥
去烽燧,除候望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12
.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A
.種皓為人為官膽大心細,在監(jiān)護太子時,為國家命運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膽質(zhì)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為,深得太傅杜喬的欽佩。
B
.種皓擔任刺史敢做敢為,發(fā)現(xiàn)太守的不法行為后及時奏報朝廷,后來太守伺機報復種皓,種皓被免官。
C
.種皓由涼州刺史任上升遷時,官民不愿他離開,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許。調(diào)任漢陽太守時,涼州民眾一直送到漢陽地界。
D
.種皓被提拔為度遼將軍,到任后先禮后兵。邊境地方的百姓因為種皓而感念朝廷,誠心順服漢朝,邊地平安無事。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恥貴貨利,人之進趣名利者,皆不與交通。(5
分)

臣恐沮傷州縣糾發(fā)之意,更共飾匿,莫復盡心。(5
分)
參考答案:
10. A
(慷慨:意氣風發(fā),慷慨激昂。)
11
.C
(①③⑥
項不能表現(xiàn)種皓“
好立功立事”
, ①
表現(xiàn)種皓不追名逐利,③
表現(xiàn)種皓老成持重、為人謹慎,⑥
寫邊境部族晏然無事)
12
.B
(種皓被免官不是因為太守伺機報復,而是因為大將軍梁冀的誣陷。)
13.
(1
)種皓以看重錢財利益為羞恥,追求名聲、利益的人,種皓都不與他們結(jié)交往來。(大意2
分,“
恥”
意動用法、定語后置句、“
交通”
古今異義各1
分。)
(2
)臣擔心這樣會阻礙(和挫傷)州官吏的揭發(fā)檢舉的行為(心意),會使他們互相掩飾、隱瞞,不再對朝廷盡心盡意了。(大意2
分,“
沮傷”“
糾發(fā)”“
飾匿”
各1
分。)
參考譯文:
種皓,字景伯,洛陽人。父親擔任過定陶縣令,有財產(chǎn)三千萬。父親死后,種皓將這些財產(chǎn)都用來救濟宗族和周圍鄉(xiāng)里的窮人。種皓以看著貨利為羞恥,追求名聲、利益的人,種皓都不與他們結(jié)交往來。
漢順帝末,擔任侍御史。順帝提拔種皓在承光宮監(jiān)護太子。中常侍高梵從宮中單車出來迎接太子,當時太傅杜喬等人心中懷疑,不想依從,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辦。種皓就手持刀劍擋在車前,說:“
太子,國家皇位的繼承人,關(guān)系到天下人的命運。今天常侍來接人無詔書,有何憑據(jù)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只有一死而已。”
高梵理窮辭屈,不敢對答。杜喬事后感嘆,自愧不如種皓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皇帝也嘉獎他老成持重,稱贊了很長時間。
后來出任為益州刺史。種皓素來慷慨激昂,喜歡建功立業(yè)。在益州任上三,傳播朝廷一直到邊遠的部族,開通教化那極為不同的鄉(xiāng)俗,岷山上雜落的部族都感念和服從漢朝的恩德。其時,永昌太守冶煉黃金熔鑄了一條有花紋的蛇,用來獻給梁冀,種皓發(fā)現(xiàn)后就將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馬奏報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懼,不敢查辦此事,梁冀從這件事后對種皓心懷憤怒。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黨徒數(shù)百人,自稱“
天王”
,種皓與太守應承率兵前去征討,沒有攻克他們,而許多官吏、士卒卻被傷害,梁冀因為這件事誣陷他,傳詔逮捕種皓、應承。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說:“
臣聽說征討盜賊所受傷害,本來不是種皓、應承的責任,實在是由于縣吏畏懼法律,害怕犯罪、壓迫,驅(qū)趕太深太苦,然后招致這不祥的報應。等到盜賊相聚起來,就此起彼伏處處不絕了。種皓、應承因為首先舉報大奸大惡人而緊跟著受罪,臣擔心這樣會阻礙和挫傷州縣官吏的揭發(fā)檢舉的行為,會使他們互相掩飾、隱瞞,不再對朝廷盡心盡意了。”
皇帝閱后采納了李固的奏請,就赦了種皓、應承的罪,僅僅免官而已。
后來涼州羌人發(fā)生動亂,朝廷就派種皓為涼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歡心。當種皓又被朝廷征用調(diào)遷時,官吏百姓投書朝廷請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嘆道:“
我還沒聽說過刺史像這樣得人心的。”
于是準許了涼州官吏百姓的請求。后來遷任漢陽太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漢陽地界等到了漢陽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奪。后調(diào)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將。當時,遼東的烏桓人反叛朝廷,種皓又轉(zhuǎn)任遼東太守,
烏桓人相率望風而服,在遼東邊境上迎接種皓赴任。后因事免官而歸。
后來被征用為議郎,調(diào)遷為南郡太守,后又應召入京任尚書。正遇到匈奴侵犯并、涼二州,漢桓帝擢升種皓擔任度遼將軍。種皓到軍營后,先向匈奴宣揚漢朝廷的恩惠,引誘胡人投降,還有不愿意服從的,就加以征討。誠心誠意地進行安撫,因此羌胡、烏孫等部族都來歸服。種皓于是就撤去報警的烽火,廢了望哨樓,邊境上晏然無事。
延熹四,升遷為司徒。在司徒任上三,六十一歲死去。并、涼兩州的邊民都為他發(fā)喪致哀。匈奴舉國之人都傷心惋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29886.html

相關(guān)閱讀:《前赤壁賦(節(jié)選)》閱讀答案
蘇軾《凌虛臺記》閱讀答案附譯文
“優(yōu)孟,故楚之樂人也!遍喿x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閱讀答案
“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xiāng)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