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學
”
人生
張金言
①
一談到朱
(
光潛
)
先生的學問,大家自然不約而同地想到他的美學,原因是美學研究伴隨了他的一生,是他最感興趣和下工夫最多的學科。在朱先生的美學著作中,有最早留學歐洲時期用英文寫的博士論文《悲劇心理學》,回國后寫成出版的《文藝心理學》《談美》《談文學》《克羅齊美學述評》,一直到上世紀
60
代初期出版的大學教材《西方美學史》。正是這些著作奠定了朱先生作為
20
世紀中國最重要美學家的地位和聲譽。
②
與此同時,朱先生還譯出了大量西方美學經典著作,其中包括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萊辛的《拉奧孔》、愛克曼的《歌德談話錄》、黑格爾的《美學》
(
三卷
)
、克羅齊的《美學原理》和維柯的《新科學》等。作為
20
世紀介紹西方學術思想的翻譯大家,也許只有朱先生可以與
19
世紀后期的嚴復相提并論。
③
美學對朱先生來說不僅僅是一門學問。朱先生在《論美感教育》一文中說:
“
道德起于仁愛,仁愛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
”
還說:
“
儒家認為美育為德育的必由之徑。
……
嚴格地說,善與美不但不相沖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
……
從倫理觀點看,美是一種善;從美感觀點看,善也是一種美。
……
一個真正有美感修養(yǎng)的人必定同時也有道德修養(yǎng)。
”
在朱先生看來,美學與倫理學始終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提供完美的人生理想。
④
朱先生在講藝術時必講到人生,而在講人生時又必講到藝術。從藝術講到人生,是說藝術來自人生。他說:
“
離開人生無所謂藝術,因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xiàn),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
”
從人生講到藝術,是說人們要以藝術家的眼光觀察人生,做到超功利的觀賞。這樣人生才有情趣,才能從狹隘的功利束縛下解脫出來。
⑤
朱先生在《談美》一書的開場話中說:
“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業(yè)。
……
藝術的活動是
‘
無所為而為
’
的。我以為無論是講學問或是做事業(yè)的人都要抱一副
‘
無所為而為
’
的精神,
……
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偉大的事業(yè)都出于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
”“
文革
”
之后,他每天打一趟太極拳,晚上喝一點酒,過著一種與世無爭、自得其樂的生活。他之所以能夠保持平淡寧靜的心態(tài)自然得力于平素的道德修養(yǎng)功夫。朱先生一生都在追求
“
美學的人生
”
也就是
“
藝術的人生
”“
有情趣的人生
”
,所以他一直以求真務實的豁達開朗的精神去看世界,不管遇到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坦然處之。
⑥
朱先生的道德修養(yǎng)可以說已經達到很高的境界。我想再也沒有比《人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tài)度》里說的一棵蒼翠勁拔的古松更能比擬朱先生的人格的了。記得在
50
代初,大學教師剛剛開始改造,朱先生一時間成了被批判的
“
典型
”
、
“
重點
”
。但是他卻處變不驚,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從容。事后也不為此耿耿于懷,而是表現(xiàn)出心胸開闊、豁達大度,照常上課。如果不是有深厚的人格修養(yǎng),這是不容易做到的。
⑦
朱先生一生勤勤懇懇工作,從事教學工作,為國家培育了不少人才。他在歷次運動中,雖經受沖擊,多次受到批判,但他仍以其特有的睿智,走完了他卓有成果的一生。古人說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說朱先生做到了三不朽!一點都不為過,他稱得上是
20
世紀中國少有的道德學問都值得后世景仰的大師。
(
選自《人物》,有刪改
)
【注】 朱光潛
(1897
~
1986
)
,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安徽桐城人。
15
.文章的開頭為什么要從朱光潛先生的美學研究寫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因為:
①
美學研究伴隨了他的一生,他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②
美學是他觀察人生的重要視角,同他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生境界密不可分。
(2)
作用:開篇扣題,凸顯出他的成就,讓讀者對朱光潛先生產生一種感性的認識和深刻的印象。從而自然引入對下文的敘寫。
16
.根據(jù)全文的內容,概括出朱光潛先生的
“
美學
”
人生觀的主要內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美是一種善,善也是一種美。美與善的統(tǒng)一和結合,才會有最高的人生境界。
(2)
人生要有情趣,要淡泊功利,用藝術家的眼光觀察人生,對人生做到超越功利的觀賞。
(3)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以平淡寧靜的心態(tài)和豁達開朗的精神去看世界、看人生。
17
.文章最后說
“
說朱先生做到了三不朽,一點都不為過,他稱得上是
20
世紀中國少有的道德學問都值得后世景仰的大師
”
,請聯(lián)系本文的內容,談談你對這種觀點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人說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朱先生確實做到了這三不朽,理由是:
(1)
有很高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生境界,足以為后世楷模,可以說是立德;
(2)
朱先生一生從事教學工作,培育了不少人才,可以說是立功;
(3)
朱先生一生著作甚豐,留下的著作有幾百萬字,可以說是立言。朱光潛先生的學術成就確實值得我們景仰,但如果沒有很高的道德境界和精神,朱光潛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他的成就背后的思想和人格的閃光點更值得后人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33640.html
相關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要在英國出分冊了”
《破碎的美麗》閱讀答案
《亞當?斯密的求學生涯》閱讀答案
《希格斯玻色子:粒子物理學中的“上帝”》閱讀答案
《國學大師南懷瑾》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