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題。
建安以后,中國古代藝術開始發(fā)生變革,即由原來寓巧于拙、寓美于樸的作風,漸變?yōu)樽緲銤u消、巧美漸增的作風。橋梁是水上架空的建筑,除了它所特有的實用功能和由于實用功能而確定了它的基本型式以外,它不能不受到周圍大量建筑群的感染和影響,而表現(xiàn)為某種程度的共性和協(xié)調。在另一方面,橋梁又常是置身于山川瀠洄的林泉勝地,天然風景又要求它以特有的姿態(tài),為幽美環(huán)境增添風采,而橋梁本身就是實用和藝術的融合,如橋梁的平直、懸索的凌空、券拱的涵影。它們形象的本身,原來就搖曳著藝術的風姿。
橋梁型式,無論中外,大致相同,采用什么來體現(xiàn)我國古代橋梁所特有的藝術風格呢?根據(jù)文獻記載和實物形象,特點有二:一是附屬建筑,二是石作雕刻。附屬建筑有橋屋、亭閣、欄檻以及牌坊等。橋屋是為保護木梁以防腐朽,有其實用的必要性。但重閣飛檐,有亭翼然,用之于多跨橋梁,則感到飛動有勢;用之于伸臂式橋,則更有“
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的壯麗景色。又如盤江、瀘定等橋,高山急流上的一線懸索。兩崖高筑樓臺,更增添了雄偉氣概,與群山奔湍渾成一體。又如泉州萬安、安平等長大石橋,全用厚墩巨梁,偃臥在江海浪潮之上,給人以敦厚質樸感。采用石鑿武士和聳立石塔點綴其間,便覺十分協(xié)調。石拱橋的本身形態(tài),原即富有美感,不論圓拱高聳,或者長橋壓波,總是能和周圍景物相映成趣,更平添了詩情畫意。古人常用“
長虹飲澗”
、“
新月出云”
來描繪優(yōu)美拱橋的形象。比如趙州橋,比起歐洲古羅馬時代所造的拱橋就顯得前者輕巧,后者笨重。至于風景區(qū)和園林建筑群里專為觀賞而特建的橋梁,更是獨出匠心,純粹的美術品的要求,精工細作,把橋梁所能體現(xiàn)出美的意境,以實體直覺加以渲染,與實用的橋梁,又似異中有同。在以實用性為主的石橋中,也有為觀賞而設制的裝飾。如望柱欄板,橋頭石獸的雕刻,這種裝飾性的雕刻,一是受周圍建筑物的傳統(tǒng)影響,更多的原因是石橋的興起,正當石窟造像風靡一時。據(jù)文獻記載,酈道元《水經注》中有“
魏太和中皇都遷洛陽,經構宮極,修理街渠,務窮隱,發(fā)石視之,曾無毀壞。又石工細密,非今之擬,亦奇為精至也”
?梢姖h晉時代石工嚴謹不茍,工藝精細。當時對石工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工匠必須通過石作雕刻,才可以表現(xiàn)出他的技能,于是石橋的欄板望柱,便成了石工表現(xiàn)技巧的對象;而當時的風氣,建橋石工,必須把全橋的一石一拱,進行精細的藝術加工,這一傳統(tǒng),便成為后世石工的典范。同時,這類雕刻圖式的形成,一方面與同時代的建筑藝術相通,另一方面又與民間神話有密切聯(lián)系,如治水的龍、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獸等等,特別是盧溝橋上的石刻獅子,名聞世界,石工建成了橋,還為橋留下了護橋“
衛(wèi)士”
。這些逐漸形成和流傳下來的習向,便形成了它的獨特風格。
(摘編自茅以升《中國古橋技術史概論·
橋梁藝術與橋梁文學》)
1
.下列關于文章第一段內容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橋梁建筑既有實用功能,又有藝術特色,是建安以后藝術開始發(fā)生變革,不能不對
橋梁藝術特色產生影響的結果。
B
.橋梁是水上架空的建筑,它的基本型式是由其所特有的實用功能確定的,它的藝術
性是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而形成的。
C
.橋梁作為一種建筑,它不能不受到周圍大量建筑群的感染和影響,而表現(xiàn)出與周圍
建筑在某種程度上的共性和協(xié)調。
D
.橋梁的平直、懸索的凌空、券拱的涵影,這些都說明了橋梁是一種搖曳著藝術的風
姿,體現(xiàn)著實用和藝術的融合的建筑。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附屬建筑和石作雕刻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橋梁所特有的藝術風格,橋屋、欄檻、牌坊等是附屬建筑,石鑿武士和聳立石塔屬于石作雕刻。
B
.橋屋的作用是為保護木梁以防腐朽,這是其實用性。但橋屋還有裝飾作用,如重閣飛檐,有亭翼然,用之于多跨梁橋,則感到飛動有勢。
C
.盤江、瀘定等橋是建在高山急流上的懸索橋,有與之搭配的附屬建筑;而泉州萬安、安平等長大石橋的厚墩巨梁,又給人以敦厚質樸之感。
D
.石拱橋本身的形態(tài)就富有美感,古人常用“
長虹飲澗”
、“
新月出云”
來描繪優(yōu)美拱橋的形象,它與周圍的事物相映成趣,更平添了詩情畫意。
3
.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風景區(qū)和園林建筑群里專為觀賞而建的橋梁,以純粹的美術品的要求,精工細作,在橋梁的美的意境上渲染得更充分,與實用橋梁相比有所不同。
B
.望柱欄板、橋頭石獸這些石橋中的裝飾性的雕刻,既有受周圍建筑物的傳統(tǒng)影響的因素,更多的原因是這些雕刻已經成了石工表現(xiàn)技巧的對象。
C
.漢晉時代對石工的要求相當嚴格,建橋石工嚴謹不茍,工藝精細,石工通過石作雕
刻,表現(xiàn)出他們的雕刻技能,這在酈道元《水經注》中就有記載。
D
.石橋上雕刻圖式,如治水的龍、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獸等等,與民間神話有密切關系;而他們成為藝術品,又與當時精細的藝術加工風氣有關。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A
(從原文中看,“
建安以后,中國古代藝術開始發(fā)生變革”
,但并不能就認定為“
橋梁建筑既有實用功能又有藝術特色”
是這種變革的結果。)
2.B
(“
有亭翼然”
指的是附屬建筑中的“
亭閣”
,并不是指橋屋。)
3.C
(理解錯誤,《水經注》中的記載,只能說明“
石工嚴謹不茍,工藝精細”
,而“
建橋石工通過石作雕刻,表現(xiàn)出他們的雕刻技能”
卻體現(xiàn)不出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34840.html
相關閱讀:《清明節(jié)的人文精神》閱讀答案
《構建公民文化:面向21世紀政治學研究的主題》閱讀答案
李澤厚《中國古典建筑的理性精神》閱讀答案
《蘇軾的意義》閱讀答案
《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