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題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無鄉(xiāng)曲之譽(yù),非有孔、曾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無鄉(xiāng)曲之譽(yù),非有孔、曾、墨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fēng),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
也。是謂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何謂瓦解?曰:吳、楚、齊、趙之兵①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shù)十萬,威足以嚴(yán)
其境內(nèi),財足以勸其
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quán)輕于
匹夫而兵弱于陳涉也。當(dāng)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有布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nèi),陳涉是也;況三晉之君或存乎?天下雖未治也,誠能無土崩之勢,雖有強(qiáng)國勁兵,不得旋踵而身為
禽矣,吳、楚、齊、趙是也,況群臣百姓能為
亂乎哉?此二體者,安危之明要
也,賢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近者關(guān)東五谷不登,歲未復(fù),民多窮困,重之以邊境之事,推數(shù)
循理而觀之,則民且
有不安其處者矣。不安故易動,易動者,土崩之勢也。故賢主獨觀萬化之原,明于
安危之機(jī),修之廟堂之上,而銷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無土崩之勢而已矣。誠以天下為務(wù),則湯、武之名不難侔,而成、康②之俗可復(fù)興也。此二體者立,然后處尊安之實,揚(yáng)名廣譽(yù)于當(dāng)世,親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遺德為數(shù)世隆,南面負(fù)?③攝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取材于徐樂《言世務(wù)書》,有刪改)
【注釋】
①吳、楚、齊、趙之兵:指漢景帝三(前154)吳楚七國之亂。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時天下安定,百姓富足。③負(fù)?(yǐ):背對屏風(fēng)。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
的一項是(

A.
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


資:參考、借鑒
B.
威足以嚴(yán)
其境內(nèi)

嚴(yán):使……畏服
C.
此二體者,安危之明要


要:要旨、要領(lǐng)
D.
推數(shù)
循理而觀之

數(shù):規(guī)律
10. 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財足以勸其
士民

B.
非權(quán)輕于
匹夫而兵弱于陳涉也
可以無悔矣,其
孰能譏之乎

揚(yáng)名廣譽(yù)于
當(dāng)世
C.
不得旋踵而身為
禽矣

D.
則民且
有不安其處者矣
況群臣百姓能為
亂乎哉

若屬皆且
為所虜
11.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bǔ)出來的詞語,補(bǔ)出后不符合
文意的一項是(

A.
然(七國)不能西攘尺寸之地
B.
民多窮困,(又)重之以邊境之事
C.
不安故(民)易動,易動者,土崩之勢也
D.
揚(yáng)名廣譽(yù)于當(dāng)世,(則)親天下而服四夷
1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項是(

A.秦末民困、下怨、俗亂,統(tǒng)治者卻無所作為,土崩之勢已成,陳涉得以“起窮巷”。
B.若國君能澤被百姓,百姓能安土樂俗,就算外有強(qiáng)國勁兵之患,也不足以危害國家。
C.作者指出,關(guān)東地區(qū)天災(zāi)頻繁、戰(zhàn)禍不斷、五谷歉收,是形成土崩之勢的根本原因。
D.統(tǒng)治者要預(yù)知危機(jī),防患未然,把治國當(dāng)作根本職責(zé),才能使百姓安定、天下太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34868.html

相關(guān)閱讀:《與孫司封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游五臺山日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于仲文,字次武》閱讀答案及譯文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張輔,字世偉”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