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7
題
鄧肅,字志宏,南劍沙縣人。居父喪,哀毀逾禮。
金人犯闕,肅被命詣敵營,留五十日而還。張邦昌僭
位,肅義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朝廷賜金國帛一千萬,肅在其營,密覘
,均與將士之?dāng)?shù),大約不過八萬。至是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賞必罰,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則不然,有同時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轉(zhuǎn)數(shù)官,或尚為布衣,輕重上下,只在吏手。賞既不明,誰肯自勸?欲望專立功賞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陳。”上從之。
耿南仲得祠祿歸,其子延禧為郡守,肅劾:“南仲父子同惡,沮渡河之戰(zhàn),遏勤王之兵。及陛下欲進援京城,又為南仲父子所沮。誤國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嘗薦肅于欽宗,肅言之不恤,上嘉其直。內(nèi)侍陳良弼肩輿
至橫門外,買入內(nèi)女童,肅連章論之。時官吏多托故而去,肅建議削其仕版,而取其祿以給禁衛(wèi),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肅在諫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
,言皆切至,上多采納。
會李綱罷,肅奏曰:“綱學(xué)雖正而術(shù)疏,謀雖深而機淺,固不足以副圣意。惟陛下嘗顧臣曰:‘李綱真以身徇國者。’今日罷之,而責(zé)詞甚嚴,此臣所以有疑也。且兩河百姓無所適從,綱措置不一月間,民兵稍集,今綱既去,兩河之民將如何哉?偽楚之臣紛紛在朝,李綱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黨稍能正罪,今綱既去,叛臣將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兩河無兵,外夷驕矣,李綱于此,亦不可謂無一日之長。”執(zhí)政怒,送肅吏部,罷歸居家。
《宋史·列傳一三四》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
.張邦昌僭
位,肅義不屈
僭:皇位
B
.肅在其營,密覘
覘:檢查
C
.內(nèi)侍陳良弼肩輿
至橫門外
輿:馬車
D
.不三月凡抗二十疏
疏:奏章
5
.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鄧肅有“真知灼見”的一組是
(
)
①張邦昌僭位,肅義不屈
②賞既不明,誰肯自勸?
③南仲嘗薦肅于欽宗,肅言之不恤
④言皆切至,上多采納
⑤叛臣在朝,政事乖矣
⑥李綱真以身徇國者
A
.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鄧肅接受命令到金營去,被金軍扣押五十天,在他們軍營偷看,發(fā)現(xiàn)金國統(tǒng)治者非常貪心。
B
.耿南仲告老還鄉(xiāng),兒子延禧擔(dān)任郡守。鄧肅彈劾耿氏父子誤國,乞求典刑。耿南仲曾向欽宗推薦過鄧肅,因此皇帝稱贊鄧肅正直。
C
.皇上贊嘆鄧肅正直,他因此感謝皇上,不到三個月,總共上書二十多個奏章抗命,所進諫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納。
D
.李綱罷宰相時,鄧肅為他說好話,認為責(zé)罰過于嚴苛,免去他的職務(wù)與時局不利。因此惹惱當(dāng)政者,也被罷免官職。
7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⑴“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賞必罰,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
譯文:
⑵ 綱學(xué)雖正而術(shù)疏,謀雖深而機淺,固不足以副圣意。
譯文: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4
.D
(A
僭:超越本分,冒用居上位者的職權(quán)行事; B
覘:偷看;
C
輿:轎子)
5
.C
6.C
7.
翻譯:(1)
金人不值得讓人害怕,然而他們獎賞明確,處罰堅決。不借助文字(搞花樣),所以,人人聽從命令。( “不足”“信賞必罰”“假”各1
分,大意2
分)
(2)
李綱雖然品學(xué)端正但是技藝荒疏,謀略深廣但是機變不足。本來不能符合皇上的心意。(“雖”“不足”“副”各1
分,大意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34871.html
相關(guān)閱讀:“江萬里,字子遠,都昌人”閱讀答案
《詹鼎,字國器》閱讀答案及翻譯
《蕭房知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閱讀答案(附翻譯)
韓愈《送高陽齊啤下第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