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朱自清
我沒有聽過
我的印象,總的說,
畢業(yè)生,查歷畢業(yè)生名單,他卻不是學文學的,而是學哲學的。這表面看起來像是不協(xié)調,其實不然,他的詩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讀者沉思,這正是由哲學方面來的。
泛泛的談了不少,應該轉到個人的因緣了。是一九四七,我主編一個佛學月刊名《世間解》,幾乎是唱獨角戲,集稿很難,不得已,只好用書札向許多飽學的前輩求援,其中之一就是
大概是這一的五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鄰居霍家的人來,問我在家不在家,說他家的一位親戚要來看我。接著來了,原來是
死者不能復生,何況僅僅一面,但我常常想到他。
說來也巧,與
(選自《負暄瑣話》,作者張中行,有刪改)
(1
)下列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
分)
A
.作者了解、熟悉朱自清,是從求學階段學習他的散文名作《背影》《荷塘月色》開始的,在作者看來,他的散文情感豐富,只不過失之于感傷氣重了一些。
B
.朱自清先生給本文作者的總體印象是,“有關他的,什么都協(xié)調”,例如人如其名,他一生自我約束,清廉溫厚,堂堂正正做人,能夠始終維持名字中一個“清”字。
C
.文章名為“瑣話”,選材瑣碎但不多余。比如文中霍去病、王安石是為了反襯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而結尾處寫朱公子,則直接映襯出朱先生謙恭而懇摯的性格。
D
.朱自清先生的品行、學問和文采都很出眾,但作者最推崇朱自清先生的還是其“行”,和他律己嚴、待人厚的“行”相比,他的“學”和“文”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E
.本文作者雖然與朱自清先生只謀一面,交往不多,但用質樸平實的語言寫了些零星的回憶,全面表現了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表達了對朱自清先生的敬仰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35070.html
相關閱讀:《謝希德的誠與真》閱讀答案及解析
《森林藝人帕齊》閱讀答案
《數學家的愛情》閱讀答案及得分點
《我的“長生果”【 葉文玲】》閱讀
實用類文本閱讀《“硬漢”李書!罚ǜ酱鸢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