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
張依蘋
小時候隨母親上街,母子倆總會比同時出門的鄰居早到菜市場。我們從不順著大路走,更不愛用斑馬線和天橋。母親最是會打算。
“
喏,從這邊到那邊,至少得走一分鐘。阿弟呀!你手腳靈巧,從欄桿爬過去得了!”
她自己也應聲跨了過去。母親每天總忙得漏吃一二頓飯,也就比一般中婦女輕盈,加上“
訓練有素”
,手一撐,跳過及腰的圍欄,根本易如等閑。孩子們漸漸長大,父親的生意開始賺得多,家里生活水準大大提高,也就買起汽車來。母親不再走路上街,當然也沒再表演“
跨欄”
。我念小學,一直到初中,幼時過馬路的習慣還保留著。就在中四那,同學廣生被車撞得腳骨碎裂,聽說是從街上的圍欄跳下來時給貨車碰到。結果,鋸了一邊腳,每天倚著拐杖。自此,我對“
跨欄”
敬而遠之。近,自己加入有車階級行列,不知不覺對街上的“
爬欄”
、“
跨欄”
高手起了惡感。在高速公路上駕駛,忽地竄出一個人影,來個緊急煞車,不禁憋了一肚子氣,不停下來么,難不成搞出第二個廣生來!街上永遠不乏此道中人。朝氣蓬勃的青少,略笨重的中人,初出茅廬的兒童,老當益壯的老人,圍欄周遭一直都是熱鬧的。母親已屆不惑之數(shù),身子日形瘦小,簡直皮肉見骨,精神更是一比一差,醫(yī)生說,必須做些輕便的運動。那天,帶母親上街散步,她見到圍欄對面一間藥鋪,嘴里念著:“
阿弟,我去前面買些參。”
說罷手已扶住欄桿。我忙阻止:“
阿媽,走那邊吧!”
到底人老了,沒能翻過去,我倒松了一口氣。不經(jīng)意地眼光飄到遠處的圍欄。一個殘廢者正靠著圍欄休息,然后緩緩把拐杖放到另一面欄,吃力地壓著圍欄的橫柱,把身體一彈,過去了,重新拿起拐杖,支在腋下,一跛一跛地橫過馬路。我轉回頭,母親正小心地鉆過圍欄的空隙。!清瘦了的母親竟能穿過半尺寬的欄格。何時,方才越欄的跛子已走至我們旁邊。我下意識地看他一下,他的眼睛居然也盯著我。我不由得多看他一眼,腦海忽地閃出一個名字……“
廣生!”
(1)
談談本文是如何描寫“
母親”
這個形象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綜觀全文,作品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主旨感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35071.html
相關閱讀:《愛因斯坦的悼詞》閱讀答案
《一曲微茫度此生》閱讀答案
《愛迪生傳(節(jié)選)》閱讀答案
《渴望生活??梵高傳(節(jié)選)》閱讀答案
《伊麗莎白?泰勒:永遠的傳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