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曾鞏《邪正辨》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邪正辨 曾 鞏 正者一,邪者十,烏知正者之為正,邪者之為邪歟?曰:考其實焉爾。言者曰: 某,正人也。 必考焉,其言與行果正也,猶曰無乃其跡然歟?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 邪正辨
曾 鞏
正者一,邪者十,烏知正者之為正,邪者之為邪歟?曰:考其實焉爾。言者曰:“
某,正人也。”
必考焉,其言與行果正也,猶曰無乃其跡然歟?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曰:“
某邪人也。”
必考焉,其言與行果邪也,亦曰無乃其跡然歟?必也本其情,情果邪也,斯邪人也。
抑未盡于是也。孰謂未盡?任與責之之謂也。正者曰:“
天下未治也。”
以天下之事考之,見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邪者曰:“
已治矣。”
則思曰:我之天下未治也。正者曰:“
用是策可以治。”
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見可以治焉,安得不用其策邪?邪者曰:“
彼策也,不可用。”
則思曰:我考之可用也,必也待其終而質(zhì)其效。不戾于其始也有賞,戾則有咎。未至于其終而質(zhì)其效,賞與咎無所委焉。不茍然而易也,任與責之之術如是也。故正者得盡其道,邪者不得其間于冥冥之間,于計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輕以蔽,于號令也一,于賞罰也明,于治也幾矣?贾鋵崰,此之謂也。
不知正者之為正,邪者之為邪,豈異焉?不此之尚而已。……
正者曰:“
天下未治也。”
邪者曰:“
已治也。”
邪者勝正者十常八九。以天下之事考之耶?則未嘗也。任正者之策,邪者曰“
可置”
,則必置之。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終而質(zhì)其效,正者賞與咎耶?則未嘗也,其于是非用舍茍焉而已也。夫然,故正者不得盡其道,邪者得間之于冥冥之間,于計無必定也,于信用輕以蔽也,于號令也二,于賞罰也不明,于治也疏矣。正與邪兩尊焉,一日而有敗,烏有職其責者歟?
或曰:“
大賢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實也。”
曰:子之言不可以考其實者,不以大賢之為賢,大佞之為佞,或無其跡歟?吾固言之也,無其跡則孰由而知之歟?必也本其情之謂也。本其情是亦考其實矣豈不可歟知不循其跡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賢與佞顧非不可歟?然則子之言者,惡其跡之難知也。吾云爾者,以其情而知之也,其意易者鮮矣。
1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賞與咎無所委焉
依托
B.
不茍然而易也
容易
C.
于信用也不輕以蔽
受蒙蔽
D.
其意易者鮮矣

1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抑未盡于是也
當其欣于所遇
B.
以天下之事考之
仆以口語遇遭此禍
C.
于賞罰也明
誰得而族滅也
D.
一日而有敗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8.
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主要辨明審定邪人、正人的方法,論述了對待邪人、正人的態(tài)度。
B.
作者認為要確定一個人的正邪,必須“
考其實”
。具體說來,就是既不輕信別人的論斷,也不輕信其外在的言行,而一定要深入考核其內(nèi)情。
C.
作者認為既能明辨邪正,就應當善于任用方正的人,并責成他治理好國家。而做到這點并不難,正者往往取勝。
D.
文章采用了正、反兩方面重復論述的形式,從而使其觀點得到了反復強調(diào)。在論述過程中,又時時以問句點明其所論之旨。
19
.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
分)
本 其 情 是 亦 考 其 實 矣 豈 不 可 歟 知 不 循 其 跡 又 不 本 其 情 而欲 知 其 賢 與 佞 顧 非 不可 歟?
20.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
分)

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終而質(zhì)其效,正者賞與咎耶?(4
分)
譯文:

見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3
分)
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36300.html

相關閱讀:《(李)?,字元直》閱讀答案及翻譯
《武陽縣君程氏墓志銘》閱讀答案及譯文
《送秦少章赴臨安薄序》閱讀答案
《松風閣記 劉基》閱讀答案
“鄧肅,字志宏,南劍沙縣人”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