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袁宏道
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tài),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說書畫,涉獵古董以為清;寄意玄虛,脫跡塵紛以為遠(yuǎn);又其下則有如蘇州
②
之燒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關(guān)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xué)問者淺。當(dāng)其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也。面無端容,目無定睛;口喃喃而欲語,足跳躍而不定;人生之至樂,真無逾于此時(shí)者。孟子所謂不失赤子,老子所謂能嬰兒,蓋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覺
③
最上乘也。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放雖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無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yàn)榫迫猓驗(yàn)槁暭,率心而行.無所忌憚.自以為絕望于世,故舉世非笑之不顧也,此又一趣也。迨夫漸長,官漸高,品漸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節(jié)俱為聞見知識所縛,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遠(yuǎn)矣。
余友陳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會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雖介若伯夷,高若嚴(yán)光,不錄也。噫,孰謂有品如君,官如君,之壯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
[
注
]
①
陳正甫:時(shí)任徽州知府,善談性理之學(xué)!稌募罚x編一些古人言行錄或詩文的集子。敘,通
“
序
”
,為
……
作序。
②
蘇州.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任官終于蘇州刺史,史稱
“
韋蘇州
”
。
①
正等正覺:正等,即上等。正覺,佛教以洞明真諦追到大徹大悟的境界,
23
.
(2
分
)
第一自然段中的
“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尤,女中之態(tài)
”
一句運(yùn)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其表達(dá)效果是
。
24
.
(1
分
)
下面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xiàng)是
……………………………………( )
A
.世俗之人是無法得到、領(lǐng)會意趣的。
B
.書畫古董、裝神弄鬼都只不過是意趣的表象。
C
.作者認(rèn)為一個(gè)人越有知識就越?jīng)]有意趣。
D
.首段的
“
會心
”
既是得到
“
意趣
”
的關(guān)鍵,又照應(yīng)了結(jié)尾的《會心集》。
25
.
(2
分
)“
重子
”
、
“
山林之人
”
、
“
愚不肖者
”
皆能得趣,他們的共同點(diǎn)是
—— (
用自己的話回答
)
26
.
(2
分
)
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是
(
用原文回答
)
27
.
(4
分
)
作者在第二段中說長、官高、品大是得到意趣的障礙,可是在文末卻又提到品高、官高、壯的陳正甫是深于趣的人,你認(rèn)為這矛盾嗎
?
請說說理由。
[
參考答案
]
23
.
(2
分
)
形象生動(dòng)地表明了意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或:只能用心領(lǐng)悟,而無法訴諸語言
)
的特點(diǎn)。
24
.
(2
分
)D(A“
難得
”
而并非不能得;
“
玄虛
”
指玄妙虛無的道理;
C“
毛孔骨節(jié)俱為聞見知識所縛
”
不是知識越多越不能理解意趣,而是個(gè)人的自然天性被知識束縛才不能領(lǐng)會意趣
)
25
.
(2
分
)
都是得自自然的不刻意追求的
(
意近即可
)
26
.
(2
分
)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xué)問者淺。
27
.
(4
分
)
不矛盾。
“
”
、
“
官
”
、
“
品
”
雖然有礙于
“
意趣
”
的獲得,但只要能夠
“
會心
”
,能夠擺脫這些束縛,回歸自然,依然是可以得到
“
意趣
”
的;也表明了作者對于朋友及其作品的贊揚(yáng)。
[
參考譯文
]
世上的人最難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態(tài),即使擅長言辭的人也不能一句話說清楚,只有領(lǐng)會于心的人知道它,F(xiàn)在人們羨慕情趣的名聲,做出得到情趣的樣子,于是有人辨別談?wù)摃、收藏古董,認(rèn)為這樣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談?wù)、擺脫塵俗紛擾去隱居,認(rèn)為這就是脫俗的情趣,還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韋應(yīng)物燒香煮茶,自以為很有情趣。這些都只不過是情趣的表面,與情趣的精髓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情趣,如果是從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層的情趣,如果是從學(xué)問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膚淺的情趣。當(dāng)一個(gè)人還是小孩子的時(shí)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這種東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為都有真正的情趣。臉上沒有故作莊重的神色,眼睛不專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語,雙腳跳躍不定,人生最快樂的時(shí)光,真沒有超過此時(shí)的。孟子所說的
“
沒有失去孩童淳樸天真的心思
”
,老子所說的
“
能夠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
”
,大概都是指這種情況,情趣在最無私心雜念,最大徹大悟的時(shí)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無拘無束,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雖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卻靠近他。愚昧無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yàn)樗麄儧]有品第。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東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無所顧忌,自己認(rèn)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評嘲笑他他也不顧,這又是一種情趣。等到紀(jì)越來越大,官職越做越大,品級越來越高,身體像套著無形的枷鎖,心靈如同扎著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見聞知識所束縛,道理學(xué)得越深,而離情趣越遠(yuǎn)。
我的朋友陳正甫,是個(gè)深諳情趣真諦的人,所以他所編著的《會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沒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樣耿介有操守,像嚴(yán)光那樣清高的,也不收錄。呀,誰稱得上像正甫君你這樣,既有品級,又有官職,紀(jì)又到壯,卻又如此懂得情趣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37753.html
相關(guān)閱讀:“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閱讀答案
“崔玄煒,博陵安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武昌九曲亭記》閱讀答案
節(jié)選自《宋史?李萬超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云陽洞北小剛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