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吳敏樹
岳州城南呂仙之亭,當(dāng)南津港口。古所稱邕湖者,水反入①
為邕。城東南諸山之水,自南津西北趨湖,湖水起,則東南入山,盡十余里皆湖也。故山水之勝,亭兼得之。由亭中以望,凡岳陽樓所見,無弗同者,而青蒼秀映之狀,幽賞者又宜之。至于為月夜泛舟之游,無風(fēng)波卒然之恐,唯亭下可也。
唐張說為岳州刺史,與賓僚游燕,多在南樓及邕湖上寺,見其詩中,南樓即岳陽也。寺今尚存,而亭踞其左阜稍前,相去才數(shù)百步,寺之勝已移于亭矣。然岳陽樓之居城近,自唐以來,名賢學(xué)士,皆登而賦詩其上,播于古今,盛矣。亭之興后于樓,其去城且三里,四方之客過郡,既登樓,莫亭之問,以此不若樓之有名天下。而基高以敞,亦復(fù)其上為樓,有連房容飲席及臥宿,逾于岳陽;而遠(yuǎn)市囂,少雜游,亦處地之善也。呂仙者,世所傳洞賓仙人,一號純陽子,唐末人,其蹤跡故事,在岳州者頗多,蓋嘗有《三醉》之詩,故岳陽樓塑其仙像。又有城南遇老樹精之語,則此亭所為作。按范致明《岳陽風(fēng)土記》,城南白鶴山有呂仙亭,亭之始自宋時也,后乃增大之云。
余自少時性樂放遠(yuǎn),入郡多寓亭下。近更兵亂,亭毀矣,道士李智亮募貲而復(fù)之。智亮有才能,樓加其層,廣亦過舊,亭廊旁廓,歷歲克成,以余之夙于此也,求為之記。
余惟神仙之事茫哉,孰從而知之?揚(yáng)子云曰:“
仙者,無以為也。有與無,非問也。”
,多為藥誤。小說載唐時仙者甚多,皆妄陋無稱,而純陽氏之名,獨雅而著。余觀張說岳州諸詩,屢有言神仙者。時未有純陽氏,而岳之湖上,固傳有仙人往來之語矣,非得隱人高士,出沒江湖間,人乃目之為仙與?抑湖上諸山,磊磊浮波面,若近而遠(yuǎn),令人有海上蓬萊之思乎?蓋神仙不可學(xué),而意亦不能無之。若山川奇異幽遠(yuǎn)之鄉(xiāng),使出世之士俯仰其間,必將有恍惚從之者。果有與無,俱不足論也。
余昔在亭,見老張道人者,煉形③
最久,能以氣自動其兩耳,后竟以老死。而其徒方東谷者,不學(xué)為仙,獨能飲酒,余至則與之皆醉。吾聞呂仙仙于酒者,今智亮其為仙耶?為酒耶?余雖老,不喜入城,猶愿得游處其下,如往時也。
(清朝·
吳敏樹《新修呂仙亭記》)
注釋:①
水反入:流入湖里的水回流。②
金石:即金丹,古人用丹砂煉成的丹藥。③
煉形:以吐納呼吸等修仙方法鍛煉身體。
6.
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無風(fēng)波卒然之恐
卒然:突然。卒,通“
猝”
B
.而亭踞其左阜稍前 左阜:左邊的土山
C
.近更兵亂,亭毀矣 更:又
D
.吾聞呂仙仙于酒者 仙:成仙
7.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湖水起,則東南入山
余至則與之皆醉
B.
故岳陽樓塑其仙像
今智亮其為仙耶
C.
幽賞者又宜之
仙者,無以為也
D.
寺之勝已移于亭矣
以此不若樓之有名天下
8.
下列語句括號里補(bǔ)出的內(nèi)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唐張說為岳州刺史,與賓僚游(于)燕
B
.而(其)遠(yuǎn)市囂,少雜游,亦處地之善也
C
.以余之夙于此也,求(余)為之記
D
.以求仙荒游,(而)卒無所遇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岳州城東南幾座山的水,從南津港口向西北流入湖中,湖面增高,水又向東南返流入山間,水面擴(kuò)大到呂仙亭下,使其兼有山水美景。
B
.呂仙亭因傳說中的神仙呂洞賓而得名,亭始建于宋代,后來規(guī)模不斷擴(kuò)大。亭的建造晚于岳陽樓,離城也較遠(yuǎn),因而不如岳陽樓出名。
C
.作者認(rèn)為神仙是不足論的,小說的有關(guān)記載是荒誕的,人們心里相信有神仙,于是就把一些隱士誤作神仙,把湖水上的島嶼誤為仙島。
D
.張道人與他的徒弟方東谷,一個好修仙,一個好喝酒,兩人都沒有成仙。作者認(rèn)為張道人修仙的方法不正確,應(yīng)該像方東谷一樣喝酒。
閱讀下面文言短文,按要求完成10—11
題。(8
分)
孔子遭齊程本子于郯之郊,傾蓋1
而語終日。有間,顧子路曰:“
由,來!取束帛十匹以贈先生。”
子路不對。有間,又顧謂曰:“
取束帛十匹以贈先生!”
子路率爾而對曰:“
昔者,由也聞之于夫子:士不中道相見,女無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
孔子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2
兮有美一人清揚(yáng)3
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且夫齊程本子天下之賢士也吾于是而不贈終身不之見也。大德不逾閑4
,小德出入可也。”
選自《韓詩外傳》卷二
注釋:?
傾蓋,停車交談,車蓋靠在一起。‚
?,露珠圓圓的樣子。ƒ
清揚(yáng),眉清目秀。4
閑,范圍,界限。
10.
文末畫線的“
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表達(dá)了一種什么觀點?(3
分)
11.
用斜線(/
)給下面一段文字?jǐn)嗑。?
分)
孔子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
?兮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且夫齊程本子天下之賢士也吾于是而不贈終身不之見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40693.html
相關(guān)閱讀:《褚遂良,字登善》閱讀
《簡肅薛公墓志銘》閱讀答案及譯文
《容齋隨筆?諫說之難》閱讀答案
《詹體仁,字元善》閱讀答案及評分細(xì)則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閱讀答案及解析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