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①
。景差懼其勝己,言之于王,王以為小臣。玉讓其友,友曰:“
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
玉曰:“
若東郭狻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韓盧②
之口,然在獵者耳。夫遙見而指蹤,雖韓盧必不及狡兔也;若躡跡而放,雖東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為遙指蹤而不屬耶?躡跡而縱泄耶?”
友謝之,復言于王
玉識音而善文,襄王好樂而愛賦,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
子盍從楚之俗,使楚人貴子之德乎?”
對曰:“
昔楚有善歌者,王其聞歟?始而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之者數(shù)千人;中而曰《陽阿》《采菱》,國中屬而和之者數(shù)百人;既而曰《陽春》《白雪》《朝日》《魚離》③
,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④
,絕節(jié)赴曲,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也。”
……
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野,將使宋玉賦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館,上有云氣;?⑤
乎直上,忽而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宋玉曰:“
此何氣也?”
對曰:“
昔者先王(楚懷王)游于高唐,怠而晝寢,夢一婦人,曖乎若云,煥乎若星,將行未至,如漂如停,詳而視之,西施之形。王悅而問焉。曰:‘
我赤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卒,封于巫山之陽臺,精魂依草,實為靈芝。’”
(選自晉·
習鑿齒《襄陽耆舊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楚懷王聞讒言,怒而放流。屈原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選自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注釋】①
景差:景差(chā
),戰(zhàn)國楚辭賦家。②
東郭狻、韓盧:《戰(zhàn)國策》有個“
韓盧逐狻”
的故事:傳說中跑得最快的狗叫韓盧,跑得最快且狡猾的兔子叫東郭。╯uān
)。一天,韓盧追逐東郭狻繞三山跑了五圈,最后都累得不能動彈。③
《下里》《巴人》《陽阿》《采菱》《陽春》《白雪》《朝日》《魚離》:都是樂曲名。④
含商吐角:指嫻熟而美妙地發(fā)出歌聲。商、角,古代音階名。⑤
?:zú
,指高山。
5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玉讓其友
讓:動詞,表示歉意,謙讓。
B
.友謝之,復言于王
謝:動詞,致歉,道歉。
C
.既美其才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以……
為美,欣賞”
之意。
D
.名曰瑤姬,未行而卒
行:這里是“
長大,成婚”
的意思。
6
.漢代著名楚辭研究學者王逸曾評價宋玉“
能巧辯,善屬文”
,下列能佐證的一組是
①
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②
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
③
若躡跡而放,雖東郭狻必不免也 ④
子盍從楚之俗,使楚人貴子之德乎?
⑤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也 ⑥
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④
7
.下列對所選文段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A
.宋玉直接繼承延續(xù)了屈原詩歌藝術(shù)風格,在楚辭方面成就斐然,從而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B
.宋玉能言善辯,面對景差的敷衍托辭,他用韓盧逐狻的典故來設(shè)喻批駁;當楚襄王勸其改變文章風格時,他用“
曲高和寡”
的故事來回答,表明自己不會改變文風。
C
.宋玉作為楚王左右的文學侍臣,官卑職小,但他一再營求,后來也憑著超群的才華,博得了楚王的賞識。
D
.作為一代文學大家,宋玉的才華及人品不僅在當時受到了普遍的贊譽,而且得到了習鑿齒和司馬遷的高度評價。
8
.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3
分)
(2
)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3
分)
(3
)子盍從楚之俗,使楚人貴子之德乎?(4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40704.html
相關(guān)閱讀:《孟子 景春曰》選段(附答案翻譯)
“梁彥光,少聰慧”閱讀答案
“南公某文所書皆建昌南城人”閱讀答案
《晁錯,潁川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說居庸關(guān)》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