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jìn)士。賀舉進(jìn)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
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jìn)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
聽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辭。皇甫?曰:“
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
愈曰:“
然。”
律曰:“
二名不偏諱①
。”
釋之者曰:“
謂若言‘
征’
不稱‘
在’
,言‘
在’
不稱‘
征’
是也。”
律曰:“
不諱嫌名。②
”
釋之者曰:“
謂若‘
禹’
與‘
雨’
之類是也。”
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jìn)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jìn)士,若父名“
仁”
,子不得為人乎?
夫諱始于何時?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春秋》不譏不諱嫌名。康王釗之孫,謚為昭王;曾參之父名?,曾子不諱“
昔”
。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諱?將諱其嫌,遂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漢諱武帝名“
徹”
為“
通”
,不聞又諱“
車轍”
之“
轍”
為某字也;諱呂后名“
雉”
為“
野雞”
,不聞又諱“
治天下”
之“
治”
為某字也。今上章及詔,不聞諱“
滸”
、“
勢”
、“
秉”
、“
機(jī)”
也。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
諭”
及“
機(jī)”
,以為觸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經(jīng)質(zhì)之于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jìn)士為可邪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務(wù)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務(wù)勝于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于宦官宮妾,則是宦官宮妾之孝之于其親,賢于周公、孔子、曾參者邪?
(選自《古文觀止》卷八《唐文》)
【注】 ①
二名不偏諱:兩個字的名字,單用其中一個字時,不避諱。如孔子的母親名叫“
征在”
,孔子說“
征”
的時候不說“
在”
,說“
在”
的時候不說“
征”
。②
不諱嫌名:與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諱。下文“
滸”
、“
勢”
、“
秉”
、“
機(jī)”
、“
諭”
均與唐代皇帝名音同音近。
16
、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3
分)
A
.勸賀舉進(jìn)士 勸:勉勵
B
.賀不舉進(jìn)士為是 舉:推薦
C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止:到達(dá)頂點(diǎn)
D
.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 勝:超過
1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3
分)
A
.與賀爭名者毀之曰 君安與項(xiàng)伯有故
B
.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彼與彼相若也
C
.為犯二名律乎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D
.乃比于宦官宮妾 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18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3
分)
A
.李賀參加進(jìn)士考試,有人為打擊競爭對手,借口他父親名晉肅,如果他參加進(jìn)士考試,就犯嫌名諱,企圖讓他放棄考試。
B
.韓愈曾經(jīng)鼓勵李賀參加進(jìn)士考試,在李賀遭到惡意毀謗,他本人也因鼓勵李賀應(yīng)考而受到指責(zé)的情況下,寫下本文進(jìn)行辯駁。
C
.韓愈認(rèn)為,李賀參加進(jìn)士考試,既不違犯“
二名律”
,也不違反“
嫌名律”
,毀謗者和附和者的言論,在法理上是沒有依據(jù)的。
D
.韓愈認(rèn)為,周公、孔子、曾參都不避父母的名諱,而毀謗者和附和者卻想超越這些古圣先賢,過分強(qiáng)調(diào)避諱,實(shí)在荒謬可笑。
19
、用“/ ”
為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
分)
士 君 子 立 言 行 事 宜 何 所 法 守 也 今考 之 于 經(jīng) 質(zhì) 之 于 律 稽 之 以 國 家 之 典 賀 舉 進(jìn) 士 為 可 邪 為 不 可 邪。
20
、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
分)
(1
)聽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辭。(3
分)
(2
)不務(wù)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務(wù)勝于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4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540717.html
相關(guān)閱讀:“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崔浩字伯深》閱讀答案及翻譯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冷泉亭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潘將軍失珠》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