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肖
有行,至貧至賤可以進(jìn)之;無行,至富至貴不可親之。何也?
有行之人,綱紀(jì)森然,動皆法度
,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恣其所行,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忠孝仁義,睦于家,藹于鄉(xiāng),不以害遺于人,斷無后殃。無行之人,譎
佞殘妒,塞于胸間,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貪涎滿吻,并包之心熾然,使得時則以勢劫
之矣,雖死且有謀,馀孽猶毒于人,必難終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孫,遺善為
閭里傳;卿相無行,亡身、亡家、亡國、亡天下,遺臭為后世笑。敢斷之曰:無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損我者也,實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將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懼人之
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
言議人,則幾于小人;能自檢其身,則不失為君子。終身其
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凜凜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進(jìn)于道,期
為君子之歸,故書以自戒。
(選自《鄭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版)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
的一項是(
C
)
A
.
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
.
譎
佞殘妒,塞于胸間
譎:詭詐
C
.
使得時則以勢劫
之矣
劫:劫持
D
.
期
為君子之歸
期:希望
【答案】
C
【解析】
“劫”有三種解釋:①
劫持,強(qiáng)奪;
《荊軻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
②威逼,
脅迫;
《六國論》中有“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③佛教用語,天地一成一敗叫一劫,成語中有“萬劫不復(fù)”。此處根據(jù)語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這里應(yīng)該是“威逼,
脅迫
”之意。
【考點(diǎn)定位】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
B
。
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
遺善為
閭里傳
為
焦仲卿母所遣
B
.
其懼人之
拒我也
夫人之
相與,俯仰一世
C
.
妄以
言議人,則幾于小人
空以
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
D
.
終身其
行斯言乎
其
自視也,亦若此也
【答案】
D
【解析】
A
項兩個“為”均表被動,B
項兩個“之”均為主謂之間,取消獨(dú)立性,C
項兩個“以”均作介詞,解釋為“用、拿”,D
項第一個“其”表反問的語氣詞,第二個“其”代詞,可譯為“它們”。解答本題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綱規(guī)定的18
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語言環(huán)境幫助理解虛詞,同時還需做好課內(nèi)知識的遷移。
【考點(diǎn)定位】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
B
。
7
.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有行之人”忠孝仁義,修身正己,為人稱道,無論其貧賤富貴,都可結(jié)交親近。
B
.作者為人行事緊隨父親足跡,唯恐有所背離,表現(xiàn)了他對父親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
.在寫法上,文章將“有行之人”和“無行之人”進(jìn)行對比,意在為“自戒”張本。
D
.《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誡自己并勸諫他人努力加強(qiáng)道德修養(yǎng),以達(dá)到君子的境界。
【答案】
D
【解析】
從題目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勸諫他人”。
解答本題需要考生的細(xì)心,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比對選項與原文信息的異同,難度不大。
【考點(diǎn)定位】
本題考查考生的分析綜合能力,能力層級為
C
。
8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有行之人,綱紀(jì)森然,動皆法度。(3
分)
(2)
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4
分)
(3)
得若人而交之,非損我者也,實益我者也。(3
分)
【答案】
(1
)有品行的人,綱常法紀(jì)嚴(yán)明,一舉一動都符合法令制度。
(2
)即使貧困也不認(rèn)為不富足,無緣無故給他東西尚且不接受,何況是用不正當(dāng)手段去謀取呢!
(3
)得到這樣的人并與他交往,不是損害我,實在是對我有好處。
【解析】
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點(diǎn)(
1
)行:一詞多義,此處指品行;
森然
,
嚴(yán)明的樣子;
法度,名詞作動詞,符合法度。
(
2
)雖,即使。與,給予。
無故,古今異義,
無緣無故。妄:胡亂,引申為行為不正。
(
3
)
若人
,這樣的人。
益,對……有好處。兩個“也”字判斷句。
本題的三個文言翻譯句子,特別需要理解的是實詞意思,考生務(wù)必把語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語境中整體考慮,以提高理解的正確率,還需注意翻譯語句的通順合理。
【考點(diǎn)定位】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層級為
B
。
參考譯文:
有行,即使至貧至賤,處于社會最底層,仍是親近之人;無行,至富至貴,不值得親近。為什么呢?有行之人,寂然不動時,武道為綱,文理為紀(jì),內(nèi)斂于制度文件中,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篡改一個字,謂之“
綱紀(jì)森然”
;君子儒,一旦行動起來,動皆法度,知進(jìn)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恣其所行,且不敢一毫越理犯分)。這種君子,超越世俗的貧富觀,無功不受祿是這類人的操守,君子儒,怎么會妄謀國家大事!君子儒,以“
忠孝仁義”
為本,有利于國家,愛惜其家族在故鄉(xiāng)的好名聲,這類人做事嚴(yán)密,能為國家培根固本,不遺后患。無行之人,心胸間充滿詭異、獻(xiàn)媚、兇殘、嫉賢妒能之戾氣;一心一意想的是,巧言令色犯奸坐科之事,貪婪的口水都流到嘴外了,詭異、獻(xiàn)媚、兇殘、嫉賢妒能之心,猶如熾烈的火焰,經(jīng)久不息。如果這種人得勢,國本都會被其劫空。這種人,為爭權(quán)奪利,有勇有謀;這種人在位,即使被鏟除,其政治影響,難以收回,不慎用了這樣的小人儒,必有余殃于社稷。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孫,以其美名在故鄉(xiāng)廣為流傳為榮;卿相無行,亡身、亡家、亡國、亡天下,以“
遺臭為后世笑”
為榮。簡單判斷:無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有行匹夫而交之,不僅無損朝廷名聲,實在有利于向世人昭示朝廷之英明。我擔(dān)心的是,這樣的人,或許不臣、不仕、不奉詔,怎么讓這些德智俱佳的君子,能為我朝所用?與其怕別人拒我,不如找出德智君子為什么拒絕我的根本所在,明白這個理,就可以找到具體措施了。隨所有人都執(zhí)懷疑之心,德之棄也,這樣的執(zhí)政思想,跟小人沒有區(qū)別;能自檢有否有失德的言行,則不失君子風(fēng)范。我要終身信守孔子儒行中的這些精要之處!輕時,我不太明白這些道理。是我父親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感染了我,我經(jīng)常警醒自己,唯恐違背父母的教誨給父母臉上抹黑。但愿我能以此立志,學(xué)圣人之道,成為一個真君子,書以自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46408.html
相關(guān)閱讀:《劉綜,字居正》閱讀答案
高一課外文言文閱讀《薛萬均》附答案翻譯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閱讀答案
“張輔,字世偉”閱讀答案及翻譯
武王問太公曰:“立將之道奈何-”閱讀答案及解析(2015高考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