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分
)
金庸閣下除辦報外仿佛以史學佛學自負,對于以小說知名,尤其是以武俠小說知名,自己是不是有點覺得未展所長,以末技得虛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則大可不必。閣下所透露的史學佛學見解,論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書立說也不見得能稱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國際大獎。然而以史學佛學入小說,在武俠中講“破相”,那就超人一籌了。好比不會武藝的癡公子段譽,只在無意中學了一著“凌波微步”,就到處能“逃之夭夭”;而且有個時靈時不靈的“六脈神劍”,看不見,摸不著,彈指一揮間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這道理在《金剛經(jīng)》、《法華經(jīng)》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俠小說立刻產(chǎn)生“裂變、聚變”,威力無窮了,又如《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頭呆腦,一片天真,然而處處機緣湊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識字超過了識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誰”,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發(fā)狂的大宗師白自在。這只是“無我”的一解。這一解在佛學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論,不過是參禪的一個“話頭”法門,但在小說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閣下仿佛總想在小說中不講而講一點什么道理。這些見解未必“超凡”,但進入小說,特別是武俠小不說,就大大“脫俗”了。無言勝有言,不武勝武,愚而智,弱而強,似佛似道,所以能邁過前人難有后繼,雖有敗筆,仍卓然自成一冢。前有粱羽生,后有古龍,俱寫俠情,各有殊勝,然抒寫人情佛理尚遜一籌。
(
選自金克木《與小說對話:不敗求敗》,有刪改
)
26
.請簡要概括文中段譽、石破天兩個人物的共同特征。
(4
分
)
27
.文中畫線句中的“不講而講訓?”指的是什么?
(5
分
)
28
.從這段文字看,作者對金庸有哪些評價?
(6
分
)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26.
愚能勝智,弱能勝強。
27.
“不講”是指:正面表達見解,不是小說主要目的。“講”是指:隨著情節(jié)推進,金庸小說有意無意地表達了某些關(guān)于人生、世界的見解。
28.
作者對金庸的佛學史學水平持保留態(tài)度;對他的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成就,是肯定的;對他以佛學史學人小說,豐富思想文化內(nèi)涵,是推許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46619.html
相關(guān)閱讀:節(jié)編自張立文《儒學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閱讀答案
閱讀《試論中國文化的新統(tǒng)》
材料概括分析題(15分)《口紅效應(yīng)》附答案
《中國哲學近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基本特征》閱讀答案及思路點撥
《高新技術(shù)帶來的負效應(yīng)》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