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溫叟,字永齡”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題。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性重厚方正,七歲能屬文,善楷隸。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題。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性重厚方正,七歲能屬文,善楷隸。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溫叟實無私,后數(shù),其被黜者相繼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拜御史中丞。丁內(nèi)艱,退居西洛,旋復本官。三,兼判吏部銓。一日晚歸由闕前,太祖方與中黃門數(shù)人偶登明德門西闕,前騶者潛知之,以白溫叟。溫叟令傳呼如常過闕。翌日請對具言人主非時登樓則近侍咸望恩宥輦下諸軍亦希賞給。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眾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太祖善之。憲府舊例,月賞公用茶,中丞受錢一萬,公用不足則以贓罰物充。溫叟惡其名不取。任臺丞十二,屢求代。太祖難其人,不允。開寶四被疾,太祖知其貧,賜器幣,數(shù)月卒,六十三。

太宗在晉邸,聞其清介,遣吏遺錢五百千,溫叟受之,貯廳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重午,又送角黍、執(zhí)扇,所遣吏即送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還以白太宗。太宗曰;“
我錢尚不用,況他人乎?
昔日納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歲不啟封,其苦節(jié)愈見。”
命吏輦歸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論當世名節(jié)士,具道溫叟前事,太祖再三賞嘆。

雍熙初,子?罷徐州觀察推官待選,以貧詣登聞求注官。及引對,太宗問誰氏子,?以溫叟對。太宗愀然,召宰相語其事,且言當今大臣罕有其比。因問:“
?當?shù)煤喂伲?rdquo;
宰相言:“
免選以為厚恩。”
帝曰:“
其父有清操,錄其子登朝,庶足示勸。”
擢?太子右贊善大夫。炳、燁并進士及第。
(《宋史•
劉溫叟傳》)
4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翌日請對/
具言/
人主非時/
登樓則近侍/
咸望恩宥/
輦下諸軍亦希賞給
B
、翌日請對/
具言/
人主非時登樓/
則近侍咸望恩宥/
輦下諸軍亦希賞給
C
、翌日/
請對具言/
人主非時/
登樓則近侍咸望恩宥/
輦下諸軍亦希賞給
D
、翌日/
請對具言/
人主非時登樓/
則近侍/
咸望恩宥/
輦下諸軍亦希賞給
5
、下列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文章開頭說劉溫叟“
七歲能屬文,善楷隸”
,這里的“
楷隸”
指的是“
漢字七體”
(漢字書寫形體演變的七種體式)中的“
楷書”
和“
隸書”
。
B
、第二段說“
一日晚歸由闕前”
,“
闕”
是皇宮門前兩邊供?望的樓,也常用來借指“
朝廷”
,如張養(yǎng)浩《山坡羊•
潼關懷古》說“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C
、文末說“
炳、燁并進士及第”
,科舉殿試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
進士及第”
稱號,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
、本文節(jié)選自《宋史•
劉溫叟傳》,《宋史》和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欽定為“
二十四史”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劉溫叟性情方正,聰慧過人。他七歲就能寫文章,擅長楷書、隸書,后來在任御史中丞時,因為母親去世,退居西洛,不久恢復了舊官。
B
、劉溫叟唯才是舉,公正無私。他負責科舉時,有人誣陷,皇帝怒將其錄取進士中的十二人免職;但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十二個人都是有才華的。
C
、劉溫叟正直廉潔,抵制腐敗。御史府的規(guī)矩,每月賞給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錢一萬,公用不足可以用罰物補充,劉溫叟對中丞不滿,因而不取用。
D
、劉溫叟清廉傳家,受到嘉獎。他的兒子被罷官待選,因家貧到朝廷請求審查勞績;朝廷免除其子待選作為厚恩,并將他提升為太子右贊善大夫。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眾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5
分)

(2
)太宗愀然,召宰相語其事,且言當今大臣罕有其比。(5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49165.html

相關閱讀:文言文比較閱讀“仁”參考答案
“太行之陽有盤谷”閱讀答案及翻譯
《是儀傳》閱讀答案
《檀道濟》閱讀答案及翻譯
與孔子交談,子貢得到了怎樣的修身啟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