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chuàng)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故其吁俞①
之聲,歡休慘戚,見于虞、夏、商、周之書。成、康既沒,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猶命其臣呂侯,而告之以祥刑②
。其言憂而不傷,威而不怒,慈愛而能斷,惻然有哀憐無辜之心。故孔子猶有取焉。
傳曰:“
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當(dāng)堯之時(shí),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
殺之”
三,堯曰“
宥之”
三。故天下畏皋陶之法之堅(jiān),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岳③
曰:“
鯀可用。”
堯曰:“
不可,鯀方命圮族。”
既而曰:“
試之。”
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圣人之意,蓋亦可見矣。《書》曰:“
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
嗚呼!盡之矣?梢再p,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
故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之以爵祿,是賞之道行于爵祿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鋸,是刑之威施于刀鋸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鋸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則舉而歸于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于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詩》曰:“
君子如祉,亂庶遄④
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⑤
。”
夫君子之已亂,豈有異術(shù)哉?時(shí)其喜怒,而無失乎仁而已矣!洞呵铩分x,立法貴嚴(yán)而責(zé)人貴寬,因其褒貶之意以制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
【注】
①
吁俞:“
吁”
,疑怪之聲;“
俞”
,贊許之聲。 ②
祥刑:謹(jǐn)慎用刑。 ③
四岳:傳說堯時(shí)四方部落首領(lǐng)。 ④
遄:迅速。 ⑤
沮:終止,停止。
4
.對(duì)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3
分)
A
.又從而哀矜懲創(chuàng)之
矜:憐惜
B
.不可,鯀方命圮族
圮:倒塌
C
.而刀鋸不足以裁也
裁:制止
D
.《春秋》之義
義:要旨
5
.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
分)
A
.①
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 ②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B
.①
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 ②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C
.①
而不行于爵祿之所不加也。 ②
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
D
.①
因其褒貶之意以制賞罰。 ②
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6
.下列對(duì)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3
分)
A
.開篇以感嘆古代圣賢帝王“
愛民”“
憂民”“
待天下”
開端,意味深長,振起全篇。
B
.孔子高度肯定穆王,是因?yàn)槟峦踉谥艹瘒鴦?shì)衰落時(shí),能承繼先賢“
君子長者之道”
。
C
.借《尚書》《詩經(jīng)》中的名言和《春秋》要義,豐富了文章內(nèi)涵,增強(qiáng)了說服力。
7
.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①
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3
分)
譯文:
。
②
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于忍人。(3
分)
譯文:
。
③
是故疑則舉而歸于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于君子長者之道。(4
分)
譯文: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51529.html
相關(guān)閱讀:“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閱讀答案(附翻譯)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也!遍喿x答案(附翻譯)
“鄒孟軻之母也。號(hào)孟母!遍喿x答案及翻譯
《歸去來兮辭?序》閱讀答案(附翻譯)
《高郢,字公楚》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