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高三
9
月聯(lián)考
李仕魯,字宗孔,濮人。少穎敏篤學(xué),足不窺戶外者三。聞鄱陽朱公遷得末朱熹之傳,往從之游,盡受其學(xué)。太祖故知仕魯名,洪武中,詔求能為朱氏學(xué)者,有司舉仕魯。入見,太祖喜日:“吾求子久。何相見晚也?”除黃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試子,行召子矣。”期,治行聞。十四,命為大理寺卿。帝自踐阼后,頗好釋氏教,詔征東南戒德僧,數(shù)建法會于蔣山,應(yīng)對稱旨盤輒賜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賜坐與講論。吳印、華克勤之屬,皆拔擢至大官,時時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橫甚,讒毀大臣。舉朝莫敢言,惟仕魯與給事中陳汶輝相繼爭之。汶輝疏言:“古帝王以來,未聞縉紳緇流,雜居同事,可以相濟者也。今勛舊耆德成思辭祿去位,而緇流襝夫乃益以讒間。如劉基、徐達(dá)之見猜,李善長、周德興之被謗,視蕭何、韓信,其危疑相去幾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彥,則太平可立致矣。”帝不聽。諸僧怙寵者,遂請為釋氏創(chuàng)立職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為僧錄司,設(shè)左右善世、左右闡教、左右講經(jīng)覺義等官,皆高其品秩。一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遭士至逾數(shù)萬。仕魯疏言:“陛下方創(chuàng)業(yè),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孫萬世法程,奈何舍圣學(xué)而崇異端乎
!
”章數(shù)十上,亦不聽。仕魯性剛介,由儒術(shù)起,方欲推明朱氏學(xué),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見用,遽請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無惑乎臣言之不入也。還陛下笏,乞賜骸骨,歸田里。”逮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階下。
(節(jié)選自《明史•李仕魯傳》)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往從之游,盡受其學(xué)
游:求學(xué)
B
.雜居同事,可以相濟者也
濟:渡過
C
.視蕭何、韓信,其危疑相去幾何哉?
視:和……比較
D
.皆高其品秩
高:提高
9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夸仕魯“剛介”的一組是
(
)
①足不窺戶外者三
②惟仕魯與給事中陳汶輝相繼爭之
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彥
④奈何舍圣學(xué)而崇異端乎
⑤章數(shù)十上,亦不聽
⑥遂置笏于地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李仕魯少時聰明好學(xué),潛心研究學(xué)問,又得到了陽朱公遷的教導(dǎo),終于成為明初鄱著名儒士,參加科舉考試順利進入朝廷為官。
B
.明太祖很賞識李仕魯,見到李仕魯后,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于是先任命他為黃州同知,后來因政績卓著又讓他擔(dān)任大理寺卿。
C
.明太祖登基之后,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們當(dāng)做親信,以至于那些僧人為非作歹,進讒言詆毀大臣。
D
.對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魯深感憂慮,他竭力上疏勸諫皇帝,但是皇帝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于是李仕魯堅決辭官。
11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
1
)數(shù)建法會于蔣山,應(yīng)對稱旨者輒賜金袈裟衣。(
3
分)
(
2
)方欲推明朱氏學(xué),以辟佛自任。(
3
分)
(
3
)陛下深溺其教,無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4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54611.html
相關(guān)閱讀:辛棄疾《審勢》閱讀答案及翻譯
方孝孺《指喻》閱讀答案(附翻譯)
《題孔子像于芝佛院》閱讀答案
《書斗魚 〔明〕宋濂》閱讀答案及翻譯
《胡宿,字武平》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