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科學奠基人之一??丁文江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丁文江(1887?1936),中國地質學家,中國地質科學事業(yè)奠基人之一,字在君,1887年4月13日生于江蘇泰興縣,1936年1月5日卒于長沙。1902年留學日本,1904年轉赴英國,1911年獲格拉斯哥大學地質學、動物學雙科學士學位,曾任工商部礦政司地質科科長、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所長、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總干事等職。丁文江兩度擔任中國地質學會會長。

1911年他從云南起,步行貴州、湖南、江蘇等省,進行了地質、地理考察;1928年再度入滇、黔兩省調查;1929年領導地質調查所西南考察隊對西南諸省作了區(qū)域地質調查;1913年他與章鴻釗、翁文灝一起創(chuàng)辦并主持了中國第一個地質研究所,為中國地質科學事業(yè)培養(yǎng)了第一批骨干。

他在“蕪湖以下?lián)P子江流域地質”(1919)一文中建立了五通山石英巖等地層單位;在1931年的“豐寧系的分層”論文中建立了革老河組(統(tǒng))、湯耙溝組(統(tǒng))、舊司組(統(tǒng))、上司組(統(tǒng)),至今仍在沿用;1932年他發(fā)表了“丁氏石燕及謝氏石燕寬高率差之統(tǒng)計研究”,利用新的定量統(tǒng)計方法鑒別物種;1933年發(fā)表了與A.W.葛利普合著的論文“中國二疊紀及其對于二疊紀分類的影響”和“中國之石炭紀及其與密西西必紀及盆雪維尼紀的關系”;1929年他在“中國造山運動”一文中,將中國造山運動分為加里東期、海西期和燕山期,后者又分為3個亞期。他還發(fā)表了“云南東川府銅礦”(1915)、“京北昌平縣西湖村錳礦”(1922)等文章。1933年與翁文灝、曾世英合編并出版了《中華民國新地圖》。丁文江逝世后,1947年出版了《丁文江先生地質調查報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54955.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知識點海水的性質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