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從2005
起,教育部與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團中央等部門聯(lián)合開展素質教育系統(tǒng)調研,于2006
9
月形成了約幾百萬字的調研報告!懂斍巴七M素質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原因分析》是《總報告》的第二部分,本文節(jié)選自該部分的第4
點“實施素質教育的相關制度建設還不完善,各項政策措施的推進面臨諸多障礙”。
招生制度與評價制度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近30
來,高校招生規(guī)模迅速擴大,高考制度改革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但激烈的考試競爭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調研表明,高考制度改革不是單純的教育改革,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受多方面的制約。以往的一些改革措施,如建立高中會考以促使學生全面學習、減少考試科目以減輕學生負擔、設立保送生制度以增加選擇性等,都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分析其原因,一是社會誠信觀念與制度建設跟不上,改革的實施缺乏必要的現(xiàn)實社會條件;二是相關配套措施和管理手段跟不上,導致改革在實施中走樣、變味。當前,全社會對公平的要求不斷提高,對教育公平寄予很大希望,高考是至今為止老百姓最為認可的公平的選拔制度,許多老百姓存在著強烈的“分數(shù)最公平”的觀念,對擴大學校自主權疑慮重重。因此,為確保教育公平,高校招生不得不更多地采取分分計較的辦法,素質教育的很多要求難以得到體現(xiàn)。
學校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其內動力、創(chuàng)新力和生機活力尚未得到有效激發(fā)。校長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上缺乏明確的責任和權利,也缺乏實施素質教育的激勵機制。學校的內部管理、教學組織仍然受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有些地方甚至通過層層考核的辦法將升學率細化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作為規(guī)模最大的專業(yè)技術人才群體,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對其師德和專業(yè)化都有特殊的要求,其特點在整個人事制度改革中考慮得還不夠充分。
校外教育和社會實踐缺乏制度保障,社會各方面還不能為素質教育提供有辦支持。無論是德育還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都需要系統(tǒng)地整合學校、社會、家庭的資源。但從總體看,公益性設施對向學生開放還缺乏制度保障,企事業(yè)單位缺乏承擔校外教育的義務,學生的公益活動、生產勞動、社會實踐、崗位實習往往面臨無處可去的窘境;學校開展的各種素質教育活動面臨巨大的安全壓力,缺乏必要的保障;社區(qū)功能尚在發(fā)育之中,校園周邊環(huán)境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課后和假期學生往往只能困守家中,這些都影響到青少的健康成長。
這些困難和問題,既反映出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緊迫性,又反映出教育體制改革必須要有新的視野,不能局限在傳統(tǒng)教育領域的框架內,而要深入到整個經濟社會的領域。這是因為,素質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一個十分重要的區(qū)別,在于素質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是更加社會化、開放性的教育模式。上述領域所遇到的體制性障礙,既有教育內部的問題,也有教育外部的問題,兩者是結合在一起的。從社會層面來看,全社會對素質教育的責任仍然處在政策引導、倡導的階段,實施素質教育的領導體制的建立,有利于教育改革的社會和輿論環(huán)境的形成,公共教育資源的開放,企事業(yè)單位對實踐教育的承擔,社會對校外教育的責任等,都缺乏科學、合理、完善的制度安排。從教育層面來看,實施素質教育需要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端正辦學指導思想,促進學校制度的完善,系統(tǒng)地規(guī)劃人才培養(yǎng)選拔體系,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標準和相應的教育工作評價制度,進行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的人事制度改革等。從教育監(jiān)管方式來看,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手段,教育督導力量薄弱;另一方面,其他職能部門從不同角度對學校的監(jiān)管也需要進行統(tǒng)籌規(guī)范,否則容易形成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情況。
(
節(jié)選自《共同的關注·
素質教育系統(tǒng)調研總報告》)
16.
當前,推進素質教育遇到哪些體制性障礙?(4
分)
17
.為什么說“
高考制度改革不是單純的教育改革”?
建立能保障推進素質教育的評價制度的條件是什么?(6
分)
18
.進一步深化傳統(tǒng)教育領域改革能否解決素質教育所面臨的障礙?
請結合文本作簡要分析。(5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6
.【信息整合】(4
分)
①
缺乏一種對推進素質教育起積極導向作用的高考制度;
②
學校缺乏實施素質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相應的激勵機制;
③
校外教育和社會實踐缺乏相應的保障制度。
[4
分。答對一點得1
分,答對兩點得3
分,答對三點得4
分。]
17
.【結構把握】(6
分)
因為高考制度改革,不但要涉及社會誠信觀念和制度建設,還要涉及相關配套的措施和管理手段,所以它不是單純的教育改革。
建立能保障推進素質教育的評價制度的條件是在高考制度改革的同時,必須要建立和完善與之相匹配的社會各項機制。[6
分。兩個“
涉及”
各2
分,“
條件”2
分。]
18
.【問題探究】(5
分)
不能。因為素質教育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它是更加社會化和開放性的教育模式,需要全社會其他制度的全力支持與配合,而目前素質教育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實際上是受到社會其他體制的制約所致,所以,如果相關的制度建設不完善,而僅僅依靠進一步深化傳統(tǒng)教育領域改革,也還是不能解決素質教育所面臨的障礙。[5
分。“
不能”1
分,“
社會化和開放性”2
分,“
受到社會其他體制的制約”2
分。意思對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54989.html
相關閱讀:梁實秋《雅舍雜文?胡適之論詩》閱讀答案
“唐之晚,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遍喿x答
“中國文人藝術家的癡狂”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錢幣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閱讀答案
汪涌豪《經典閱讀的當下意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