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闕疑
”
精神
李學勤
大家知道,
“
不能解
”
。
《觀堂集林》卷二收有《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其中
“
《詩》《書》為人人誦習之書,然于六藝中最難讀。以弟之愚暗,于《書》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詩》亦十之一二。此非獨弟所不能解也,漢魏以來諸大師未嘗不強為之說,然其說終不可通,以是知失儒亦不能解也。
”
王國維坦承他對《尚書》好多文句
“
不能解
”
,并且指出前人的解釋
“
不可通
”
,是
“
強為之說
”
,他不能與之茍同。
1924
夏,王國維先生為容庚先生的《金文編》撰序,首先引用孔子講的
“
多聞闕疑
”
和
“
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
二語,認為:
“
闕疑之說出于孔子,蓋為一切學問言。
”
接著他講到《易》和《書》的
“
難解
”
,并說:
“
余嘗欲撰《尚書》注,盡闕其不可解者,而但取其可解者著之,以自附于孔氏闕疑之義。
”
他于
1925
到清華研究院任導師,曾專講《尚書》,確實體現(xiàn)了
“
闕疑
”
這一點。據(jù)當時聽課的學生
“
其不可通音,終不可通也
”
。他講授《尚書》各篇,于各家學說擇善而從,同時結合自己甲骨金文研究的心得,提出很多新穎見解。例如講《高宗肜日》,即以甲骨文
“
肜日
”
為據(jù),論證元代金履祥以該篇為
“
祖庚時文
”
的正確。類似的精彩之處,不勝枚舉。
王國維指出前人注解《尚書》多
“
強為之說
”
,許多文句
“
終不可通
”
,并不是抹殺歷代學者的成就。相反的,他認為《尚書》的研究不斷前進,各時期的著作都有應當肯定之處。這從他最后一篇有關古代研究的作品《〈尚書
?
詁〉序》可以看得很清楚。
《尚書
?
詁》的著者
?
詁》四卷,得到王國維,還有也任導師的梁啟超的獎勵,經(jīng)修改后,從南方寄給王國維,王國維給他寫了序。這個時候是在
1927
的農(nóng)歷四月,離王國維的去世已經(jīng)沒有幾天了。
這篇序文,把歷代《尚書》之學劃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從西漢伏生到歐陽、大小夏侯章句,是今文之學;從孔安國到賈逵、馬融、鄭玄、王肅,是古文之學。
“
今古文諸家之學并亡,然傳世之偽《孔傳》,殆可視為集其大成者也
”
。第二階段始于北宋歐陽修、劉
?
,蘇軾、王安石、林之奇等
“
皆脫注疏束縛而以己意說經(jīng)
”
。蔡沈受朱子之命所編《書集傳》,
“
可謂集其大成者也
”
。在這以后,王國維歷數(shù)清代閻若璩以來各家成績,一直講到俞樾和孫詒讓,
“
惜未有薈萃而畫一之如孔、蔡二傳者
”
,希望楊筠如
“
異日當加研求,著為定本,使人人聞商周人之言,如鄉(xiāng)人之相與語,而不苦古書之難讀,則孔、蔡二傳又不足道矣
”
。
(摘自《中華讀書報》)
1
.下列不能表明王國維
“
篤實矜慎
”
的一項是
(
)
A
.盡管王國維先生在《尚書》研究方面達到了最高的水平,但他仍聲明有許多地方
“
不能解
”
。
B
.為容庚先生的《金文編》撰序,王國維首先引用
“
多聞闕疑
”
和
“
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
二語。
C
.在清華研究院任導師時,王國維講述歷代《尚書》傳統(tǒng)和注釋的歷史,強調(diào)
“
其不可通音,終不可通也
”
。
D
.在講授《高宗肜日》時,即以甲骨文
“
肜日
”
為據(jù),論證元代金履祥以該篇為
“
祖庚時文
”
的正確。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
.王國維在自己嚴謹治學的同時,也告誡友人做學問須謹慎,不可
“
強為之說
”
。
B
.對于《詩》《書》的難讀,他也坦陳自己
“
于《書》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詩》亦十之一二
”
。
C
.王國維以
“
諸大師未嘗不強為之說,然其說終不可通
”
這樣的《尚書》研究狀況來勸慰友人。
D
.在為《尚書》作注時,王國維以
“
盡闕其不可解者,而但取其可解者著之
”
作為編纂思想。
3
.下列有關《〈尚書?詁〉序》的評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br />
(
)
A
.本篇序言是王國維應學生楊筠如的請托而寫的,楊的四卷編著深受王國維治《尚書》的影響。
B
.在序言中,王國維把歷代《尚書》之學分為分別以西漢、北宋、近代為起始的三個重要階段。
C
.王國維認為《孔傳》和《書集傳》是有關《尚書》研究的前兩個階段的集大成者。
D
.王國維認為
“
古書之難讀
”
是因為《尚書》本身深奧難懂,他希望楊筠如有所突破。
參考答案:
1
.
D
(此句重在表明王國維先生
“
擇善而從,同時結合自己甲骨金文研究的心得,提出很多新穎見解
”
)、
2B
(
A“
強為之說
”
張冠李戴;
C
并非勸慰友人,而是指明《尚書》的研究狀況;
D
把未然理解成已然)、
3B
(第三個階段應該是清代開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57423.html
相關閱讀:《中國文人的舟居情結》閱讀答案
《城市給了我們什么》閱讀答案及解析
泰戈爾《論沉思》閱讀答案
《自媒體時代下的電影美學嬗變》閱讀答案
“中國文人藝術家的癡狂”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