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之推
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猶貌甚惡 而責(zé)妍影于鏡也。
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人之虛實真?zhèn)卧诤跣模瑹o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讓卿,王莽辭政,當(dāng)于爾時,自以巧密;后人書之,留傳萬代,可為骨寒毛豎也。近有大貴,以孝著聲,前后居喪,哀毀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嘗于苫之中,以巴豆涂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左右童豎①
,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謂其居處飲食,皆為不信。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天才鈍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xué),疑彼制作,多非機(jī)杼②
,遂設(shè)燕③
言,面相討試。竟日歡諧,辭人滿席,屬音賦韻,命筆為詩,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韻。眾客各自沈吟,遂無覺者。韓退嘆曰:“
果如所量!
鄴下有一少,出為襄國令,頡自勉篤。公事經(jīng)懷,每加撫恤,以求聲譽。凡遣兵役,
握手送離,
或齋梨棗餅餌,
人人贈別,
云:“
上命相煩,
情所不忍;
道路饑渴,
以此見思。”
民庶稱之,不容于口,及遷為泗州別駕,此費日廣,不可常周。一有偽情,觸涂④
難繼,功績遂損敗矣。
或問曰:“
夫神滅形消,遺聲余價,亦猶蟬殼蛇皮,獸?⑤
鳥跡耳,何預(yù)于死者,而圣人以為名教乎?”
對曰:“
勸也,勸其立名,則獲其實。”
且勸一伯夷,而千萬人立清風(fēng)矣;勸一季札,而千萬人立仁風(fēng)矣;勸一柳下惠,而千萬人立貞風(fēng)矣。故圣人欲其魚鱗鳳翼,不絕于世,豈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蓋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
注]①
童豎:童仆。②
機(jī)杼:比喻詩文的構(gòu)思和布局。③
燕:通“
宴”
,宴席。④
觸涂:處處。⑤
?háng
:(鳥獸的)腳印。
2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但察之未熟耳
熟:熟練
B
.竟日歡諧
竟:整,從頭到尾
C
.及遷為泗州別駕:
及:等于
D
.豈不弘哉
弘:偉大
3
.下列句子,全都是“
求虛名”
做法的一組是(3
分)
①
伯石讓卿,王莽辭政
②
以孝著聲,前后居喪,哀毀逾制
③
以巴豆涂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
④
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
⑤
握手送離,或赍梨棗餅餌,人人贈別
⑥
四海悠悠,皆慕名者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
.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作者認(rèn)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實的,往往清名播揚但金錢暗入,信譽昭著但許諾有虧。
B
.東菜王朝晉明懷疑某一士族徒有虛名,于是設(shè)宴敘談,以作詩試探,結(jié)果驗證了他的想法。
C
.人一旦有了虛假的行為,后面沒辦法處處相繼周全時,那么原先的功績也就會隨之而毀。
D
.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的原因是一方面可勸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從中獲得實惠。
5
.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
分)
(1
)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猶貌甚惡而責(zé)妍影于鏡也。(3
分)
(2
)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58219.html
相關(guān)閱讀:《老蘇先生墓志銘》閱讀答案及譯文
“景公之嬖妾嬰子死”閱讀答案及翻譯
《樗散生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顏之儀,字子升”閱讀答案及翻譯
“丁丑,俞?在居庸關(guān)剽掠,”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