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上,北京頂銀胡同停電。梅汝?枯坐在家中吱吱作響的藤椅上。黑暗中他輕輕地哼起了清華學校早的校歌:“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巋立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
這一幕發(fā)生在上世紀60
代初。今天,梅汝?的兒子梅小?回憶自己的父親時,一下就想到了這一幕。他對記者談起父親的晚時,有些唏噓。他用了這樣一個形容詞:“
孤寂”
。
梅小?說,雖然上世紀60
代初,父親尚不足花甲之,可他心知肚明,屬于他的那個“
東西文化,薈萃一堂”
的時代已經逝去了。新中國在學科建制上完全照搬“
老大哥”
蘇聯,全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所大學保留了法律系,且講授的內容都是蘇聯的社會主義法學。這讓畢業(yè)于清華學校、留學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在芝加哥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的梅汝?常常感到無所適從。他努力按照黨對“
舊知識分子”
改造的要求,虔誠地學習俄語,試圖不被形勢甩下。據梅小?說,現在他家還能找到父親當抄寫俄文單詞的小本。在蘇聯法學教材上,還有父親留下的鉛筆批注。
作為一個留美法學博士,梅汝?曾執(zhí)著堅持的那些法學信念漸漸失去了依托——
三權分立;司法獨立……
這是法哲學奠基人孟德斯鳩奠定的理論,又在杰斐遜等人的實踐中加以完善的。顯然,這一切已不合時宜。“
文革”
中,梅汝?在一份“
檢查”
里寫道:“
我實際上只是一本破爛過時的小字典而已。”
“
其實,他個人的小環(huán)境還是不錯的,起碼在物質上。如果以季羨林的《牛棚雜憶》為參照系,他并沒有受太大的罪。”
梅小?在解釋父親晚的孤寂心境時如是說,“
但他的學科沒有了,他的學術沒有了。”
在那個代,“
梅汝?”
三字變成一個空洞的符號。充盈其間的,不是這個人的赤子情懷和淵博學識,而是一個隨“
形勢”
沉浮的抽象指稱。有研究者曾這樣評價這位外交部前顧問:“
梅汝?名字出現的頻率和受關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關系的晴雨表。”
在上世紀整個50
代和60
代初,一旦中日關系出現“
問題”
了,他就會被邀請出面撰寫文章;而中日關系“
良好”
時,他的名字則不愿被各方的人們所提及。
但梅汝?注定名垂青史。這位晚“
孤寂”
的大法官,曾書寫過現代中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3
月19
日
清算血債: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官梅汝?今飛東京”
。
東京帝國飯店,盟軍最高統(tǒng)帥部中國聯絡官為梅法官舉辦接風宴會。宴會上,時任國民政府教育次長兼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的顧毓?,將一柄裝飾華貴的寶劍贈予梅汝?。梅汝?深深鞠躬,雙手過頂接劍。他說:‘
紅粉送佳人,寶劍贈壯士’
。可惜我非壯士,受之有愧。”
顧毓?說:“
你代表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到這侵略國的首都來懲罰元兇禍首。天下之壯烈事,以此為最。君不為壯士誰為壯士!”
聽罷,梅汝?拔劍出鞘,動情地表示:“
戲文中常有‘
尚方寶劍,先斬后奏’
。如今系法治時代,必須先審后斬。否則,我真要先斬他幾個,方雪我心頭之恨。……
對這些戰(zhàn)犯必予嚴懲,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萬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國人之托,定將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戰(zhàn)爭元兇逃脫法網!”
這位“
壯士”
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在這場歷時達兩半之久、人類司法史上所罕見的大規(guī)模審判中,受審的28
名日本甲級戰(zhàn)犯,除兩名病死獄中,1
名因精神病終止審判外,東條英機、廣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7
人被判處絞刑,梅津美治郎等16
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判處有期徒刑者2
人。今天,由梅汝?親屬捐贈的東京審判判決書底稿和梅汝?當時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國家博物館。
這位慷慨激昂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經的一席話至今在我們耳邊徘徊不去: “
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相關聯接:
(1
)東京審判中,一些法官們不贊成處以死刑,甚至有人主張以國家犯罪不應追究個人責任等原因無罪釋放25
名戰(zhàn)犯。梅汝?根據審判過程中兩來收集的日軍暴行,主張對南京大屠殺主犯松井石根必須處以死刑,并全力爭取將幾個侵華首惡判決死刑。最后,表決結果以6
票對5
票的微弱優(yōu)勢,終于將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七名罪惡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絞刑架!
(2
)在文革期間,由于極左意識形態(tài)操縱,高中歷史課本都不記入南京屠殺。當時梅汝?寫的《關于谷壽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殺事件》遭到了莫須有的指責,被扣上煽動“
民族仇恨”
、“
鼓吹戰(zhàn)爭報復”
,還有人甚至從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責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為軍國主義張目,跡近“
漢奸”
、“
賣國賊”
。
(1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
分)
A
.面對新中國“
蘇聯式”
的學科建制和國內為數不多的大學保留法律系,且只講授蘇聯社會主義法學的現實,梅汝?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深深地失望。
B
.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等法學觀念是以孟德斯鳩理論為基礎,由杰斐遜等人在實踐中完善的。曾在美國留學的梅汝?曾執(zhí)著堅持這些法學信念。
C
.以季羨林等人的遭遇為參考,梅汝?沒有遭遇身體上的痛苦和物質生活的匱乏,但是學科沒有了,學術沒有了,這使他遭受了精神的孤寂。
D
.梅汝?對日本侵華這段歷史的態(tài)度,至今對我們仍有啟發(fā)。但是在一些歷史時期,梅汝?的觀點和作品被誤解和曲解。
E
.在長達兩半、人類司法史上規(guī)模罕見的東京審判中,梅汝?孤軍奮戰(zhàn),對28
名日本甲級戰(zhàn)犯,分別處以相應的懲罰。
(2
)文章首段介紹梅小?對父親的回憶和評價的作用是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
分)
(3
)作為一位法官,梅汝?在東京審判中表現出哪些可貴的精神?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6
分)
(4
)本文的題目“
孤寂的大法袍”
有怎樣的含義?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8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2
.(1
)答B(yǎng)
給2
分,答 D
給3
分,答A
給1
分,答C
、E
不給分。(A
項“
梅汝?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深深地失望”
表述不準確,原文說到了“
虔誠地學習俄語,試圖不被形勢甩下”
。C
項“
梅汝?沒有遭遇身體上的痛苦和物質生活的匱乏”
表述有誤,原文是“
他沒有受太大的罪”
。E
項“
孤軍奮戰(zhàn)”
不準確,有一些法官支持梅的做法。)
(2
)①
這段回憶表現了梅汝?對自己輕歲月的追憶,對自己堅持法理信念的追思。②
通過梅小?的回憶和評價,引出了梅汝?所處的處境孤寂。③
兒子的回憶,使傳主的事跡更加真實可信。描寫具體鮮活,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3
)①
強烈的愛國精神。嚴懲戰(zhàn)犯以慰同胞,不使戰(zhàn)爭元兇逃脫法網。②
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張法治時代,先審后斬;依據收集證據審判;無意于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頭上。③
堅持正義的精神。面對其他法官無罪的意見,梅汝?據理力爭,對罪大惡極的甲級戰(zhàn)犯給予了相應的審判。
(4
)①“
法袍”
是梅汝?法理信念的象征,“
孤寂”
表明堅守這種信念的困境。②
東京審判中,他力排眾議,以事實為依據,依法理為準繩,使戰(zhàn)犯得到應有的判決。③
新中國的學科建制使梅汝?的學科沒有了,學術沒有了,梅汝?的法理信念只能成為一種追憶。④
在法理信念失落的“
孤寂”
中,梅汝?沒有放棄對這種信念的向往,才會更加孤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66026.html
相關閱讀:《將軍賦采薇》閱讀答案
《何澤慧:風骨無需雕飾 薛之硯》閱讀答案
《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季羨林》閱讀答案
《留得青山在》閱讀答案
閱讀《納蘭性德傳》答案及解析